2.成本轉嫁
金融是資金來源的第一渠道,許多社會問題依賴金融機構增發貸款來解決。在經濟穩定的大背景下,金融機構和國有企業之間的借貸風險就會向金融機構轉化,當經濟處於下降期的時候,金融體係就成了風險的主要承擔者。
3.信息不對稱
金融風險形成的內在因素是金融機構與借款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借款企業自知其投資行為所蘊含的風險,而金融機構則不甚了解。當銀行無法監測貸款人的投資風險時,銀行的預期收益就會下降,平均風險將會上升,這將導致金融資產質量惡化,進而引發金融風險。
4.摩根規則
摩根規則是指金融機構主要根據企業過去的信用記錄來決定目前是否貸款,隻向後看,不向前看,不太關注企業預期收益。這種規則的根據是曆史循環論,假設現在是過去的重複,將來是現在的重複。摩根規則在經濟上升時期可能靠得住,然而,一旦經濟周期下行,銀行原來固守的“安全邊界”就變得不安全了。
5.泡沫經濟
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自由化發展,會吸引國外資本大量湧入。企業借入的國外資本如果沒有投向生產領域,而是大量投放在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就可能大大助長泡沫經濟的出現,從而引發金融動蕩。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金融領域的競爭最為激烈,因而風險程度也最高,沒有風險就沒有金融活動。因此,想要消滅金融風險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在危機尚未發生時,通過一定的方法把它控製在一定的範圍內。
次貸危機——都是信用崩潰惹出來的禍
提起次貸危機,無人不曉。從2007年開始,這個名詞就頻繁出現在各大媒體上。次貸危機讓強大的美國陷入了經濟危機,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美國經濟的變臉牽一發而動全局,也讓全球眾多國家領教了次貸危機的厲害。
次貸危機的全稱為次級房貸危機,是指發生在美國,因為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而導致的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震蕩反常的危機。次貸危機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不足,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場都深受其影響。
次級抵押貸款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與傳統意義上標準抵押貸款的區別在於,次級抵押貸款對貸款者信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不高,貸款利率相應地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記錄不良或償還能力較弱而被銀行拒絕提供優質抵押貸款的人,會申請次級抵押貸款購買住房。
一、次貸危機產生的原因
1.低利率造就樓市繁榮
2000年,美國經濟不景氣,為拉動經濟增長,政府采取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其中就包括降低利率再配合減稅兩大措施,鼓勵購房,從而為房地產市場帶來了一波持續上揚,與之相應的房地產抵押貸款業務也隨之蓬勃發展。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平常的事情,無論是房子還是汽車,信用卡還是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房價的持續走高使得放貸機構和借款人相信,即使出現還貸困難,借款人隻需將房屋出售或抵押再融資即可。於是為在激烈競爭中擴大市場份額,獲得超額利潤,許多貸款機構放低了針對所有借款者的信用門檻,房市嚴重泡沫化。正是這種盲目追求利潤的行為,種下了危機的種子。
2.分期付款利率提高降低住房市場的熱度
在美國,最發達的是金融行業,金融衍生品層出不窮。與房地產市場發展並行的,就是資產證券化,任何公司或企業都可以將暫時還不清的債務轉化為證券賣給投資者。於是,次級貸款的房貸機構將次級貸款債權轉化為證券,再賣給全世界的投資者,把風險轉移到市場。為了追逐利潤,次貸產品遍地開花,並多次衍生,結果產品過剩,風險開始無限放大。而次級貸款機構為了不讓銀行看出此中的高風險,花錢供養信用評定機構,輕鬆地拿到了高等級的信用評級,使銀行失去了對風險的敏感性。最終,使得次貸危機不斷膨脹蔓延,潛伏在繁榮的經濟之下。
從2006年開始,隨著美國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貸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加重,住房市場明顯降溫。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當房價突然走低,借款人無力償還時,如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那將不能補償本金和利息。這種局麵直接導致大批次貸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二、次貸危機帶來的影響
第一,全球金融市場進入劇烈波動的“多事之秋”。首先,大量房貸機構特別是與美國次貸市場相關的基金陷入困境或破產。據不完全統計,從2006年11月至2007年8月中旬,全美80多家次貸機構停業,其中11家破產,損失高達1000億美元。英國、德國、法國、瑞士、荷蘭、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的50多家銀行、對衝基金等受到波及。其次,西方主要金融機構虧損嚴重,債務大幅上升。受次貸危機影響,全球銀行業損失高達3000億~4000億美元。美國花旗銀行、美國銀行、JP摩根大通銀行及高盛公司等大型銀行出現了近年來罕見的虧損狀況。危機還導致美林銀行、花旗銀行、美國銀行、貝爾斯登資產管理公司、英格蘭銀行和瑞士銀行等美歐金融機構的董事長或總裁辭職。再次,國際金融市場的各領域都出現劇烈動蕩,股市、債市、彙市、商品市場無一幸免,並造成了西方信貸市場一定程度的緊縮。2007年10月以來,全球股市出現暴跌,全球股票市值大約損失7.7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