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貸危機使美國房地產衰退雪上加霜。在次貸危機發生之前,美國房地產業已陷入衰退。到2007年第4季度,住宅建築投資已出現8個季度負增長。
第三,次貸危機將使美國經濟發展進一步放緩。2007年美國GDP增長率從2006年的2.9%降到2.2%,其中住宅投資萎縮使GDP增長下降近1個百分點。
泡沫經濟——再絢麗的泡沫終歸是泡沫
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諺語:“上天要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用這句古老的諺語來形容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經濟再貼切不過了。
20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的股票市場和土地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火熱。在1985~1989年的這段時間,日本股票市場總市值漲了3倍,土地價格也接連翻番。至1990年時,日本土地總市值竟然是美國土地總市值的5倍,但一個現實性的問題是,美國土地麵積是日本的25倍!日本的股票和土地市場上演著一夜暴富的神話,想發財致富的人們紛紛湧進市場,整個日本社會為之瘋狂。
就像股票漲到一定程度必然下跌一樣,正當人們沉浸於發財夢中之時,從1990年開始,日本的股票價格和土地價格一瀉而下,上萬家企業關門倒閉,許多人的財富轉眼成空。土地和股票市場的暴跌帶來數千億美元的壞賬,僅1995年1月至11月就有36家銀行和非銀行性金融機構倒閉,爆發了劇烈的擠兌風潮。極度繁榮的市場轟然崩塌,人們形象地稱其為“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是相對於實體經濟而言的,是指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與相關交易持續膨脹並日益脫離實體資本的增長和實業部門的成長,金融證券、地產價格飛漲,投機交易極為活躍的經濟現象。簡單地說,泡沫經濟是一種虛假繁榮顯現,一旦泡沫破滅,將會引發社會動蕩甚至經濟崩潰。
泡沫經濟寓於金融投機。正常情況下,資金的運動應當反映實體經濟和實業部門的運動狀況。如果金融投機交易過度膨脹,同實體經濟和實業部門的成長脫離得越來越遠,便會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形成泡沫經濟。
現代經濟的發展使各種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應運而生,而金融市場自由化、國際化,使得泡沫經濟的發生更為頻繁,危害程度更加嚴重,波及範圍更加廣泛,處理對策也更加複雜。泡沫經濟的根源在於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偏離,也就是虛擬資本超過現實資本所產生的虛擬價值部分。
一、泡沫經濟形成的原因
1.宏觀環境寬鬆,流動性資金充裕
商品經濟具有周期性增長特點,每當經過一輪經濟蕭條之後,政府為啟動經濟增長,常降低利息,放鬆銀根,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一些手中擁有資金的企業和個人首先想到的是把這些資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潛力的資源上,這就是泡沫經濟成長的社會基礎。可見,泡沫經濟都是發生在國家對銀根放得比較鬆,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的階段,社會經濟表麵上呈現一片繁榮景象,給泡沫經濟提供了炒作的資金來源。
2.社會對泡沫經濟的孕育、形成和發展缺乏有效的約束機製
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進行約束,關鍵是對促進經濟泡沫成長的各種投機活動進行監督和控製,遺憾的是社會還缺乏有效監控的手段。發生在投機活動當事人之間的各種交易,是沒有一個中介機構能去監控它的。銀行隻是收付中介,政府則常常被投機交易所形成的經濟繁榮假象所迷惑,察覺不到背後隱藏的投機活動,一直到問題積累到相當程度才發現。這是泡沫經濟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泡沫經濟與經濟泡沫的異同
泡沫經濟與經濟泡沫既有區別,又有一定聯係。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兩個概念——虛擬資本和實體資本。虛擬資本是指以有價證券的形式存在、能給持有者按期帶來一定收入的資本,如股票、公債券、不動產抵押單等;實體資本也稱實在資本或現實資本,是指能定期帶來收入的以實物形式和貨幣形式表現的資本。
隻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機就必然存在,這種金融投機就是經濟泡沫。經濟泡沫是指經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非實體經濟因素,如金融證券、債券、地價和金融投機交易等,隻要控製在適度的範圍中,對活躍市場經濟有利。經濟泡沫是市場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經濟現象。
當經濟泡沫過多,過度膨脹,嚴重脫離實體資本和實業發展需要的時候,才會演變成虛假繁榮的泡沫經濟。如果說泡沫經濟是個貶義詞,那麼經濟泡沫則屬中性範疇。所以,不能把經濟泡沫與泡沫經濟簡單地劃等號。既要承認經濟泡沫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又要防止經濟泡沫過度膨脹演變成泡沫經濟。
通常認為,實體資本不會產生泡沫經濟,因為這些東西是實打實的東西。但虛擬資本就不好說了,比如股票,同樣一隻股票如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翻了兩三倍,甚至更多,同樣,又在很短的時間內,跌了一大半,這其中就肯定有泡沫成分。
正是因為泡沫經濟總是產生於虛擬資本,所以泡沫經濟總是起源於金融領域,發展到後來就形成了金融危機。
經濟周期——經濟危機間隔來襲的原因
說起2007年發端於美國,後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在每個人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因為它對我們的現實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失業、降薪、股災、破產等一係列經濟和社會問題都是出自於經濟危機的手筆。
我們回顧曆史,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1929年的金融大崩潰,1837年的經濟恐慌,1720年的南海泡沫等,想到這些,很多人一定很詫異,金融危機為何總是間隔性地光顧我們,為什麼我們總是逃脫不了金融危機呢?很多學者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發現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經濟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