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的收藏
關於奇石,大多是指有觀賞價值的石質藝術品,包括造型石、紋理石、礦物晶體、生物化石、紀念石、盆景石、工藝石、文房石等。體量上有大中小之分。它們以奇特的造型,美麗的色彩及花紋,細膩的質地,產量又比較稀少而受到人們喜愛。
奇石的分類,是一項很複雜的工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有多種分類方法,簡而言之如下:
1.依采拾的地域,可以分為山石、平原石、溪河石、海石四大類。
2.依欣賞的目光,可以分為景觀石、象形石、抽象石、圖案石、紋理石、生物化石等類。
3.依石態所呈現的主題,可以分為具象與抽象兩大類,也就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寫實派和寫意派。
4.依體量及陳列的方式,可以分為供石、雨花石(及其他適宜供養水中觀賞的卵石)、生物化石等三大類。
一、觀賞石種類與欣賞
1.太湖石
太湖石。又稱貢石,久負盛名,它是一種被溶蝕後的石灰岩,以長江三角洲太湖地區的岩石為最佳。“漏、瘦、透、皺”幾大特色是對太湖石的要求。
2.大理石
大理石既是一種建築材料,又是很好的觀賞石,它是一種變質岩石。大理石品種主要有雲石、東北綠石和曲紋玉。
3.齊安石
產於湖北,與玉無辨,多紅黃白色。其紋如人指上螺,精明可愛。
4.菊花石
由天然的天青石或方解石礦物構成花瓣,花瓣呈放射狀對稱分布組成白色花朵;花瓣中心由近似圓形的黑色燧石構成花蕊,活似天工製做之怒放盛開的菊花,故名菊花石。菊花石周圍的基質岩石為灰岩或矽質礫石灰岩,灰岩中偶爾含有蜓類、蜿足類珊瑚化石,給菊花石增添了生命活力。菊花花瓣為多層狀,具立體感。花朵大小不一,最大者直徑30厘米,最小者3厘米,一般10厘米左右。花形各異,有繡球狀、鳳尾狀、蝴蝶狀等。因它本身就是一幅天然美麗的圖畫,若以它精工雕琢成工藝品,更是錦上添花,精美絕倫。我國是世界上絕無僅有出產菊花石的國家。
5.雨花石
雨花石最負盛名。雨花石之美即美在質、色、形、紋的有機統一,世界上諸種觀賞石以此四者比較,沒有能超過雨花石的。
6.雞血石
雞血石為印材中的霸主,價值不低於田黃石。雞血石要求血色要活,紅色處於其它顏色的地兒當中,要結合得界限,要像“漸融”的一樣。其次紅色要豔、要正、淺色不行,發暗要發褐也不行。再次,血色成片狀,不能成點散狀或線狀、條狀、最主要要求雞血石地子溫潤無雜質,色純淨而柔和。
7.田黃石
田黃石是目前印材中的珍稀、絕品石種。此石屬葉蠟石,產自福建省州市壽山鄉1000年前即有開采。至明、清兩代,田黃石更稱名於世。在鑒別田黃石時,往往要觀其色澤。田黃石有桔皮黃,枇杷黃,雞油黃、黃金黃、熟粟黃等色別,尤以桔皮黃為上品。此外,還有田白、田紅、田黑、田綠數種。因田黃石彌足珍貴,曆來不少古董商人及文物販子,以各種黃石稍事加工而充之,殊不知田黃石存在著一種他石的沒有的特征,即半透明狀的石肌裏,隱現蘿卜紋,亦或叫“瓜瓤紋”,其色外濃而淡,間有紅色水格紋,故有“無紋不成田”、“無格不稱田”之說。
8.艾葉綠
產於福建、浙江、遼寧、石色如同艾葉般翠綠。艾葉綠是名貴上品,除質地溫透精絕外,它的顏色更是濃豔鮮嫩,翠綠無比。遼寧產的艾葉綠是“最上品”。
9.青田石
產於浙江青田縣。青田石的石性石質和壽山石不大相同。青田石是青色為基色主調,壽山石則紅、黃、白數種顏色並存。青田石的名品有燈光凍、魚腦凍、醬油凍、風門青、不景凍、薄荷凍、田墨、田白等。
二、石品的高下優劣
供石的高下優劣可以按照一定的評介標準來衡量。這裏,既有統一而概括的普遍標準,也有按不同類別、不同石種進行同類對比的分類標準。無論普遍標準還是分類標準,都應包括科學、藝術兩大因素,這是缺一不可的。同時,由於各石種的形、色、質、紋等觀賞要素和理化性質互不相同,風格各異,因而它們的欣賞重點和審美標準也有所區別,我們評品單個供石時也尤其需要注意。
我們還必須記住,奇石畢竟是自然的產物,因此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即所謂“大匠能授人以規矩,不能使人於巧”也。
1.完整度
指供石的整體造型是否完美,花紋圖案是否完整,有沒有多餘或缺失的部分,以及色彩搭配是否合理,石肌、石膚是否自然完整,有沒有破綻。
供石一般不允許切割加工,須盡量保持它天然的體態,如有人為雕琢造型或修飾者,則屬於石雕藝術。有的賞石家要求極為嚴格,連切底行為也不允許,認為底部的安定隻能由底座來加以調節。不過,一些石種,比如英石,若不切底,就無法取材。所以切底行為不能一概而論。
在評介一塊供石之前,先要從上下、前後、左右仔細端詳它的完整度,若有明顯缺陷,則應棄而不取。特別要注意有否斷損,有的供石斷損後進行粘合,則在粘合處留有痕跡。
2.造型
指供石的形狀,這是具象類供石與抽象類供石首先要評介的內容。
“皺、瘦、漏、透、醜、秀、奇”是評介太湖石、靈璧石、英石、墨湖石及其他類似石種的外形的重要因素。凡以上七要素皆備,其造型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