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特爾是18世紀德國地理學開創人之一,他慷慨地提拔年輕的批評者弗勒貝爾的故事是感人至深的。
李特爾非但不嫉恨和打擊這位普莽的批評者,反而把他的批評文章推薦給一本著名的學術刊物,而且他本人還在會開發表的評論裏,對這位青年學者的“敏銳頭腦”和“真摯思想”大加讚揚。後來弗勒貝爾來到柏林,李特爾還熱情接待,為他安排當時他極為需要的工作。一位受人尊敬的學術權威,如此對待一位毫不客氣地批評他的後生,是否會使那些害怕甚至敵視批評的人覺得汗顏呢?
麵對看我們不順眼的人,與他們爭得麵紅耳赤沒有任何意義,最後說不定還會成為別人說三道四的把柄。不如表現得優雅些,我們做得好,沒必要爭,因為別人看得清楚;我們做得不好,就說聲“感謝”。
西方諺語說:“恭維是蓋著鮮花的深淵,批評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聽慣了談辭的人常常狂妄自大,隻有虛心接受批評的人,才能改正缺點,提升自己。所以,我們必須虛心接受批評,正視看我們不順眼的人,讓“不順眼”變成一麵矯正自我的明鏡。
李特爾是18世紀德國地理學開創人之一,他慷慨地提拔年輕的批評者弗勒貝爾的故事是感人至深的。
李特爾非但不嫉恨和打擊這位普莽的批評者,反而把他的批評文章推薦給一本著名的學術刊物,而且他本人還在會開發表的評論裏,對這位青年學者的“敏銳頭腦”和“真摯思想”大加讚揚。後來弗勒貝爾來到柏林,李特爾還熱情接待,為他安排當時他極為需要的工作。一位受人尊敬的學術權威,如此對待一位毫不客氣地批評他的後生,是否會使那些害怕甚至敵視批評的人覺得汗顏呢?
麵對看我們不順眼的人,與他們爭得麵紅耳赤沒有任何意義,最後說不定還會成為別人說三道四的把柄。不如表現得優雅些,我們做得好,沒必要爭,因為別人看得清楚;我們做得不好,就說聲“感謝”。
西方諺語說:“恭維是蓋著鮮花的深淵,批評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聽慣了談辭的人常常狂妄自大,隻有虛心接受批評的人,才能改正缺點,提升自己。所以,我們必須虛心接受批評,正視看我們不順眼的人,讓“不順眼”變成一麵矯正自我的明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