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偌大的中國,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民,麵臨著兩種前途的抉擇之際,毛澤東同誌又緊密結合中國的國情,及時發表了《兩個中國之命運》(開幕詞)、《論聯合政府》(會議報告)、《愚公移山》(閉幕詞)等公文,不僅為全黨和全國人民敲響了警鍾,而且把中國引向了光明的航程。在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同誌又以公文為工具,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迎接中國革命的新高潮》(指示)、《關於西北戰場的作戰方針》(電報)、《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關於遼沈戰役的作戰方針》(電報)、《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電報)、《將革命進行到底》(祝詞)、《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等公文,指揮人民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摧枯拉朽,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新中國成立之後,毛澤東同誌依據新民主主義革命所創造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治條件,依據國際和國內的實際,撰寫了大量公文,發表了許多重要講話,主要有《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會議報告)、《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批示)、《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開幕詞)、《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報告)等,指導中國人民在經濟文化落後的大國中迅速恢複了國民經濟,勝利地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發出了全麵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進軍令。眾人皆知的人民內部在政治上實行“團結—批評—團結”,在黨與民主黨派關係上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經濟工作中實行對全國城鄉各階層統籌安排和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等一係列方針、政策,都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結晶。可以說,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就是毛澤東關於“結合”思想的豐碩成果。
毛澤東的公文堅持和運用“結合”的原則,進行再創造的藝術方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調查研究法
依據馬列主義的理論和方法,“進行詳細的調查和研究的工作,然後引出應有的和必要的結論”,沒有這種調查研究工作,“就不能將理論和實際相聯係”,也不能使主觀與客觀相統一。(《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294、292、760頁)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客觀世界是第一性的,人們的認識是對客觀事物的能動的反映。主觀認識隻有符合客觀實際,也就是說,一篇公文的觀點、意見、措施和辦法,隻有符合客觀實際,才能在革命和建設中獲得成功,否則就會失敗。毛澤東同誌曆來認為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人們頭腦裏固有的,而是從客觀實踐中來的,從生產鬥爭、階級鬥爭、科學實驗三大革命實踐中來的。所以,毛澤東同誌一生特別重視調查研究,並大力倡導全黨重視,自己身體力行。1930年紅軍中的教條主義者主張,在農村“殺、殺、殺,殺盡一切反動派的頭顱,燒、燒、燒,燒盡一切反動派的房屋”,對土豪劣紳及其家屬子女,一律鬥爭,一律打倒。在城市,教條主義者主張對中小商人和工商業兼地主的工商資產實行沒收政策,甚至有人主張把小資產階級變成無產者,然後強迫他們革命。
當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偌大的中國,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民,麵臨著兩種前途的抉擇之際,毛澤東同誌又緊密結合中國的國情,及時發表了《兩個中國之命運》(開幕詞)、《論聯合政府》(會議報告)、《愚公移山》(閉幕詞)等公文,不僅為全黨和全國人民敲響了警鍾,而且把中國引向了光明的航程。在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同誌又以公文為工具,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迎接中國革命的新高潮》(指示)、《關於西北戰場的作戰方針》(電報)、《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關於遼沈戰役的作戰方針》(電報)、《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電報)、《將革命進行到底》(祝詞)、《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等公文,指揮人民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摧枯拉朽,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新中國成立之後,毛澤東同誌依據新民主主義革命所創造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治條件,依據國際和國內的實際,撰寫了大量公文,發表了許多重要講話,主要有《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會議報告)、《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批示)、《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開幕詞)、《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報告)等,指導中國人民在經濟文化落後的大國中迅速恢複了國民經濟,勝利地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發出了全麵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進軍令。眾人皆知的人民內部在政治上實行“團結—批評—團結”,在黨與民主黨派關係上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經濟工作中實行對全國城鄉各階層統籌安排和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等一係列方針、政策,都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結晶。可以說,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就是毛澤東關於“結合”思想的豐碩成果。
毛澤東的公文堅持和運用“結合”的原則,進行再創造的藝術方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調查研究法
依據馬列主義的理論和方法,“進行詳細的調查和研究的工作,然後引出應有的和必要的結論”,沒有這種調查研究工作,“就不能將理論和實際相聯係”,也不能使主觀與客觀相統一。(《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294、292、760頁)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客觀世界是第一性的,人們的認識是對客觀事物的能動的反映。主觀認識隻有符合客觀實際,也就是說,一篇公文的觀點、意見、措施和辦法,隻有符合客觀實際,才能在革命和建設中獲得成功,否則就會失敗。毛澤東同誌曆來認為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人們頭腦裏固有的,而是從客觀實踐中來的,從生產鬥爭、階級鬥爭、科學實驗三大革命實踐中來的。所以,毛澤東同誌一生特別重視調查研究,並大力倡導全黨重視,自己身體力行。1930年紅軍中的教條主義者主張,在農村“殺、殺、殺,殺盡一切反動派的頭顱,燒、燒、燒,燒盡一切反動派的房屋”,對土豪劣紳及其家屬子女,一律鬥爭,一律打倒。在城市,教條主義者主張對中小商人和工商業兼地主的工商資產實行沒收政策,甚至有人主張把小資產階級變成無產者,然後強迫他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