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頭是道(1 / 1)

講到這裏,順便也把古書上的“天”字提一提。古書上的“天”字,大約也概括了五類內涵:(一)天文學上物理世界的天體之天,如《周易》乾卦卦辭“天行健”的“天”。(二)具有宗教色彩,信仰上的主宰之天,如《左傳》所說的“昊天不吊”。(三)理性上的天,如《詩經·小雅·巷伯》中的“蒼天蒼天”。(四)心理性情上的天,如《泰誓》和《孟子》的“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五)形而上的天,如《中庸》所謂“天命之謂性”。

首先了解了這些用字,那麼,當我們看到古書的“道”與“天”,甚至在同一句中,有時把它當動詞或形容詞用,有時又把它當名詞用,就不會混淆不清了。

假定我們要問,《老子》本書第一章首句中兩個“道”字,應當作哪種解釋才恰當?我隻能說:隻有親見老子,來問個清楚。不然都是他說老子,或我說老子,姑且備此一格,別成一家一言,能說到理事通達,也就差不多了,何必固執成見,追究不休呢!你千萬不要忘記老子自說的“道常無為”、“道常無名”,以及“道法自然”等的觀念。

講到這裏,順便也把古書上的“天”字提一提。古書上的“天”字,大約也概括了五類內涵:(一)天文學上物理世界的天體之天,如《周易》乾卦卦辭“天行健”的“天”。(二)具有宗教色彩,信仰上的主宰之天,如《左傳》所說的“昊天不吊”。(三)理性上的天,如《詩經·小雅·巷伯》中的“蒼天蒼天”。(四)心理性情上的天,如《泰誓》和《孟子》的“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五)形而上的天,如《中庸》所謂“天命之謂性”。

首先了解了這些用字,那麼,當我們看到古書的“道”與“天”,甚至在同一句中,有時把它當動詞或形容詞用,有時又把它當名詞用,就不會混淆不清了。

假定我們要問,《老子》本書第一章首句中兩個“道”字,應當作哪種解釋才恰當?我隻能說:隻有親見老子,來問個清楚。不然都是他說老子,或我說老子,姑且備此一格,別成一家一言,能說到理事通達,也就差不多了,何必固執成見,追究不休呢!你千萬不要忘記老子自說的“道常無為”、“道常無名”,以及“道法自然”等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