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無義戰(1 / 1)

但《春秋》這部書並不是非戰論,它特別強調中國文化的戰爭哲學是為正義而戰,所謂“惡詐擊而善偏戰,恥伐喪而榮複仇”。例如在春秋二百多年間,大小戰爭不計其數,隻有兩次是為複國複仇的戰爭,那是無可厚非,不能說是不對的。所以他說:

今(指春秋時代)天下之大,三百年之久,戰伐侵攻不可勝數,而複仇者有二焉。

關於曆史文化的破壞,政治道德的沒落,則更嚴重。在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弑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人倫文化的道德基礎,幾乎都被那些有霸權的上層領導分子破壞完了。為什麼那個時代會造成這樣的紊亂?

以孔子的論斷,都是根源於文化思想的衰落,人們眼光的短視,重視現實而忽略了文化發展中的因果。所以孔子在《易經·坤卦》的文言中便說:“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後來的董仲舒,發揮了孔子的思想,便說:“細惡不絕之所致也。”所謂細惡,便是指社會人士缺乏遠大的眼光,對於平常的小小壞事,馬虎一點由他去,久而久之,便造成一個時代的大紊亂了。

我們現在不是講《春秋》,而是介紹孟子所處的時代背景,追溯它的遠因,順便提到《春秋》。繼春秋時代吞並侵略的紊亂變局,又延續了兩三百年,便是我們曆史上所謂的戰國時期。紊亂的情形,比春秋時代有過之而無不及。各個強國的諸侯重現實,社會的風氣更重現實,苦隻苦了一般的老百姓。

在那樣現實的時代環境中,孟子始終為人倫正義,為傳統文化的道德政治,奔走呼號,絕對不受時代環境的影響,而有絲毫轉變。所以,他所繼承孔子的傳統精神,以及中國文化道德政治的哲學觀念,和孔子的文化思想一樣,也成為由古到今,甚至將來的顛撲不破的真理。為什麼他會有這樣遠大的影響?這正是我們研究探討的主題之一。

但《春秋》這部書並不是非戰論,它特別強調中國文化的戰爭哲學是為正義而戰,所謂“惡詐擊而善偏戰,恥伐喪而榮複仇”。例如在春秋二百多年間,大小戰爭不計其數,隻有兩次是為複國複仇的戰爭,那是無可厚非,不能說是不對的。所以他說:

今(指春秋時代)天下之大,三百年之久,戰伐侵攻不可勝數,而複仇者有二焉。

關於曆史文化的破壞,政治道德的沒落,則更嚴重。在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弑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人倫文化的道德基礎,幾乎都被那些有霸權的上層領導分子破壞完了。為什麼那個時代會造成這樣的紊亂?

以孔子的論斷,都是根源於文化思想的衰落,人們眼光的短視,重視現實而忽略了文化發展中的因果。所以孔子在《易經·坤卦》的文言中便說:“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後來的董仲舒,發揮了孔子的思想,便說:“細惡不絕之所致也。”所謂細惡,便是指社會人士缺乏遠大的眼光,對於平常的小小壞事,馬虎一點由他去,久而久之,便造成一個時代的大紊亂了。

我們現在不是講《春秋》,而是介紹孟子所處的時代背景,追溯它的遠因,順便提到《春秋》。繼春秋時代吞並侵略的紊亂變局,又延續了兩三百年,便是我們曆史上所謂的戰國時期。紊亂的情形,比春秋時代有過之而無不及。各個強國的諸侯重現實,社會的風氣更重現實,苦隻苦了一般的老百姓。

在那樣現實的時代環境中,孟子始終為人倫正義,為傳統文化的道德政治,奔走呼號,絕對不受時代環境的影響,而有絲毫轉變。所以,他所繼承孔子的傳統精神,以及中國文化道德政治的哲學觀念,和孔子的文化思想一樣,也成為由古到今,甚至將來的顛撲不破的真理。為什麼他會有這樣遠大的影響?這正是我們研究探討的主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