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還不止是五代同堂,更是聚族而居,宗族連起來,就是後世的祠堂。王家村、李家村,城東何家、水西劉家,其間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宗族在文事方麵設有義學,在經濟方麵設有義倉,在武事方麵設有陳寨、黃堡、鄧家樓子,等等。當年朱德、毛澤東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就有一些這樣的村落碉堡,他們硬是無法攻進去。後來的左派文人巴金、萬家寶(曹禺)等,所寫的小說如《家》《春》,劇本如《雷雨》《北京人》等,也都是描寫大家庭中的陰暗麵,這些大家庭就是一個社會。中國“齊家”的“家”,並不是結婚以後,離開兄弟姊妹,連二老都丟開的那種西方小家庭的“家”,而是要齊一個家族的“家”。家族、宗族就是一個社會,怎麼說《大學》之道沒有注意到“社會”呢?
他聽了以後非常高興,又問我一個問?題:他研究中國曆史,也覺得奇怪,例如戰國時期、南北朝、五代、元朝,乃至於清朝,都被外族統治過。而西方的國家,如果一經外族統治,則萬劫不複,從此完了。隻有中國,被外族統治沒有關係,而且每經過一次外族統治,反而更加龐大。他問這個道理在什麼地方。
我對他說,你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但是我告訴你一個道理,這是文化的原因。自從秦漢以後,中國的文化、文字統一了,之後是政治的統一,君王帝製的體製統一。君王政治的好與壞,那是另一個可以研究的問題,但是因為配合了文化、文字的統一,使我們這個國家綿延了幾千年,將來也永遠不會斷絕。而西方的國家,直到現在,仍然文字不能統一、思想不能統一;所以幾千年來,永遠有小國存在。但是,也由於許多國家存在,互相競爭,才有今日科學文明的進步。
我們在春秋戰國以前,也和現代歐洲、美洲等各洲一樣,東一塊,西一塊,許多小國分據各地。後來因為文字、語言、政治的統一,文化一統,成為一個統一龐大而永不會被征服的國家。雖然現在還保存了許多地方的方言,但是仍然能夠相通,因為文字相同,文化一致又統一,所謂“山河一統”,這一觀念的作用非常之大。
在這裏,孟子提到孔子所講的“天無二日,民無二王”的思想,就是統一。中國文化中的“一”非常重要,《易經》的數字,也始於“一”。老子也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這都表明了“一”之觀念的重要性。修行的人,也要一念專一,才能定慧成就。
在古代還不止是五代同堂,更是聚族而居,宗族連起來,就是後世的祠堂。王家村、李家村,城東何家、水西劉家,其間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宗族在文事方麵設有義學,在經濟方麵設有義倉,在武事方麵設有陳寨、黃堡、鄧家樓子,等等。當年朱德、毛澤東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就有一些這樣的村落碉堡,他們硬是無法攻進去。後來的左派文人巴金、萬家寶(曹禺)等,所寫的小說如《家》《春》,劇本如《雷雨》《北京人》等,也都是描寫大家庭中的陰暗麵,這些大家庭就是一個社會。中國“齊家”的“家”,並不是結婚以後,離開兄弟姊妹,連二老都丟開的那種西方小家庭的“家”,而是要齊一個家族的“家”。家族、宗族就是一個社會,怎麼說《大學》之道沒有注意到“社會”呢?
他聽了以後非常高興,又問我一個問?題:他研究中國曆史,也覺得奇怪,例如戰國時期、南北朝、五代、元朝,乃至於清朝,都被外族統治過。而西方的國家,如果一經外族統治,則萬劫不複,從此完了。隻有中國,被外族統治沒有關係,而且每經過一次外族統治,反而更加龐大。他問這個道理在什麼地方。
我對他說,你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但是我告訴你一個道理,這是文化的原因。自從秦漢以後,中國的文化、文字統一了,之後是政治的統一,君王帝製的體製統一。君王政治的好與壞,那是另一個可以研究的問題,但是因為配合了文化、文字的統一,使我們這個國家綿延了幾千年,將來也永遠不會斷絕。而西方的國家,直到現在,仍然文字不能統一、思想不能統一;所以幾千年來,永遠有小國存在。但是,也由於許多國家存在,互相競爭,才有今日科學文明的進步。
我們在春秋戰國以前,也和現代歐洲、美洲等各洲一樣,東一塊,西一塊,許多小國分據各地。後來因為文字、語言、政治的統一,文化一統,成為一個統一龐大而永不會被征服的國家。雖然現在還保存了許多地方的方言,但是仍然能夠相通,因為文字相同,文化一致又統一,所謂“山河一統”,這一觀念的作用非常之大。
在這裏,孟子提到孔子所講的“天無二日,民無二王”的思想,就是統一。中國文化中的“一”非常重要,《易經》的數字,也始於“一”。老子也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這都表明了“一”之觀念的重要性。修行的人,也要一念專一,才能定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