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非惡與惡之前驅(1 / 1)

欲非惡與惡之前驅

綜此以觀,原有與生命俱來的“欲”的問題,它究竟是惡或非惡呢?我們可以說:“欲”並非全是惡的。但“欲”很可能為惡的前驅,那是毫無疑問的。佛說狹義的“愛欲”為生死業力的根本,也就是教人認清“愛欲”,實為自私所生的過患,而須防患於未然。《曲禮》所謂“欲不可從”,也正同此意。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的一幕,何嚐又非此意。

至於再把“欲”歸納到男女之間狹義的“愛欲”範圍,而且認為“欲”就是罪惡,那是宗教性絕對道德的觀念。宋明理學家也襲用了這嚴肅的一麵,例如朱熹所說“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就是由這嚴肅人格的觀點而出發的。

至若《論語》中記載孔子所說的:“我欲仁,斯仁至矣。”那是以“欲”作為動詞的說法,也可以說:這是廣義的“欲”,所以佛“欲”度盡眾生,使之離苦得樂,此“欲”已經化除“私欲”與“愛欲”而成為偉大的願力。人們若能滌蕩“私欲”、“愛欲”的胸襟,不被物欲所拘累,而善於變化“物欲”,為人類建立一個莊嚴、美善的世界,則與釋迦慈悲度世的願力,孔子所謂“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仁欲,並無二致。所以有人說:“欲非惡”。我想,應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