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才命兩相妨(1 / 1)

講到這裏,使我想起宋朝理學初起的情況,當時,主力派的儒家學者,極力尊崇孔孟,後來發展為宋儒的理學。他們自認是堯、舜、文、武、周公、孔子道統的傳人,但是其他一般的學者並不同意他們的論點,認為他們是自我標榜、矯枉過正。所以後來寫《宋史》的學者,便把儒家理學派定名為“道學”,把一般儒家學者定名為“儒林”。

在當時的儒林學者中,有一位名叫李泰伯的,對孟子有反感。因此另有一名儒士,要向李泰伯騙酒喝,便作了兩首諷刺孟子的詩送給他,騙來三天大醉。詩中有兩句,可說是對孟子生平“雞蛋裏挑骨頭”:“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

那麼孟子當時為什麼棲棲遑遑,要遊說魏齊行王道?這裏就是孟子的答案,他認為這個時候是必須施行王道的好時機。也可以說,孟子確實認為當時需要革命,不必禮尊周天子了。因為當時周天子的權力名存實亡,可能隻有現在一個鄉鎮長那麼大而已。大家給他飯吃他就吃,不給他吃他也隻好坐在那個天子位子上等待,還欠了一身債。“債台高築”這個成語,就是從周赧王來的。所以,孟子當時準備把尊周天子為“正統”的曆史包袱甩掉。孟子當時所看到的,是天下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因此他所要做的,是解救老百姓的痛苦。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完全是菩薩心腸,所以孟子早在當年就有民主、民權、民生的思想。下麵就講到孟子的學術思想。

公孫醜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曰:“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曰:“是不難,告子先我不動 心。”

講到這裏,使我想起宋朝理學初起的情況,當時,主力派的儒家學者,極力尊崇孔孟,後來發展為宋儒的理學。他們自認是堯、舜、文、武、周公、孔子道統的傳人,但是其他一般的學者並不同意他們的論點,認為他們是自我標榜、矯枉過正。所以後來寫《宋史》的學者,便把儒家理學派定名為“道學”,把一般儒家學者定名為“儒林”。

在當時的儒林學者中,有一位名叫李泰伯的,對孟子有反感。因此另有一名儒士,要向李泰伯騙酒喝,便作了兩首諷刺孟子的詩送給他,騙來三天大醉。詩中有兩句,可說是對孟子生平“雞蛋裏挑骨頭”:“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

那麼孟子當時為什麼棲棲遑遑,要遊說魏齊行王道?這裏就是孟子的答案,他認為這個時候是必須施行王道的好時機。也可以說,孟子確實認為當時需要革命,不必禮尊周天子了。因為當時周天子的權力名存實亡,可能隻有現在一個鄉鎮長那麼大而已。大家給他飯吃他就吃,不給他吃他也隻好坐在那個天子位子上等待,還欠了一身債。“債台高築”這個成語,就是從周赧王來的。所以,孟子當時準備把尊周天子為“正統”的曆史包袱甩掉。孟子當時所看到的,是天下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因此他所要做的,是解救老百姓的痛苦。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完全是菩薩心腸,所以孟子早在當年就有民主、民權、民生的思想。下麵就講到孟子的學術思想。

公孫醜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曰:“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曰:“是不難,告子先我不動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