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宇宙心物認識論(3 / 3)

阿難問:“佛說這個靈妙正覺自性,非因非緣。何以過去說能見的見性作用,必須要具備有四種緣:所謂因虛空,因光明,因心,因眼,這又是什麼道理呢?”佛說:“我說一切是因緣所生的道理,並不是指自性本體形而上的第一義(是說後天宇宙間的萬有現象,都是因緣和合所生)。人們都說我能看見,何以才叫做看見?何以叫做看不見?”阿難答:“人們因為有太陽、月亮、燈光等,才能看見種種現象和色相,所以叫做看見。假若沒有這三種光明,就不能看見。”佛說:“如果說沒有光明,就叫做看不見,那麼光明去了,應該看不見黑暗的到來,事實上,黑暗來了,又可以看見黑暗。這隻能說是沒有看見光明,何以能稱之為看不見呢?假若在黑暗中,看不見光明,稱之為不見,那麼,在光明中,看不見黑暗,也可以叫做看不見了。如果這個理論是對的,人們麵對光明或黑暗的時候,都可以稱為看不見。其實隻是光明與黑暗兩種現象互相變更交替,並不是你能見的自性在其中消失。由此可知自性能見的功能,麵對光明與黑暗時,都是看見,怎樣可以說是不見呢?所以你應當知道,看見光明的時候,能見的自性,並不就是光明。看見黑暗的時候,能見的自性,也並不就是黑暗。看見虛空的時候,能見的自性,也並不就是虛空。看見障礙的時候,能見的自性,也並不就是障礙。由這四種現象相對中間,可以說明能見的道理。你更應該知道,如果在眼見的作用中間,想要見到能見的自性,這個自性,並不是眼前所見的作用能夠看見的。若要見到能見的自性,必須絕對離開所見與能見。因為能見自性的本體,不是所見的作用與能見的功能所能見到的。‘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怎樣可以用因緣、自然,或者兩種和合的作用,來說明自性本體的道理呢?你們因為智慧狹劣,不能明了自性的清淨實相。我希望你們善自思惟,不要懶惰懈怠,才能證得靈妙正覺自性的大道。”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為我等輩。宣說因緣。及與自然。諸和合相。與不和合。心猶未開。而今更聞見見非見。重(去聲)增迷悶。伏願弘慈。施大慧目。開示我等覺心明淨。作是語已。悲淚頂禮。承受聖旨。爾時世尊。憐憫阿難。及諸大眾。將欲敷演大陀羅尼(39)。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難言。汝雖強記。但益多聞。於奢摩他微密觀照。心猶未了。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開示。亦令將來。諸有漏者。獲菩提果。阿難。一切眾生。輪回世間。由二顛倒分別見妄。當處發生。當業輪轉。雲何二見。一者。眾生別業妄見。二者。眾生同分妄見。

雲何名為別業妄見。阿難。如世間人。目有赤眚(音省,目翳病也)。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於意雲何。此夜燈明所現圓光。為是燈色。為當見色。阿難。此若燈色。則非眚人何不同見。而此圓影。唯眚之觀。若是見色。見已成色。則彼眚人見圓影者。名為何等。複次阿難。若此圓影離燈別有。則合傍觀屏帳幾筵。有圓影出。離見別有。應非眼矚。雲何眚人目見圓影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為影。影見俱眚。見眚非病。終不應言是燈是見。於是中有非燈非見。如第二月。非體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觀。捏所成故。諸有智者不應說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離見非見。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誰是燈是見。何況分別是非燈非見。

雲何名為同分妄見。阿難。此閻浮提。除大海水。中間平陸。有三千洲。正中大洲東西括量。大國凡有二千三百。其餘小洲在諸海中。其間或有三兩百國。或一或二至於三十四十五十。阿難。若複此中。有一小洲。祇有兩國。唯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小洲。當土眾生。睹諸一切不祥境界。或見二日。或見兩月。其中乃至暈適珮玦(40)。彗孛飛流(41)。負耳虹蜺(42)。種種惡相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複不聞。

阿難。吾今為汝。以此二事。進退合明。阿難。如彼眾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圓影。雖現似境。終彼見者。目眚所成。眚即見勞。非色所造。然見眚者。終無見咎。例汝今日。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見與見緣。雖似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覺見即眚 。本覺明心。覺緣非眚。覺所覺眚。覺非眚中。此實見見。雲何複名覺聞知見。是故汝今見我及汝。並諸世間十類眾生。皆即見眚。非見眚者。彼見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見。阿難。如彼眾生同分妄見。例彼妄見別業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國。彼見圓影。眚妄所生。此眾同分所見不祥。同見業中。瘴惡所起。俱是無始見妄所生。例閻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並洎(同及)十方諸有漏國。及諸眾生。同是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則複滅除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阿難聽了佛的指示,知道自性本體,既不是因緣,又不是自然,更不是和合與不和合的道理,內心尚未開悟。現在再聽到“見見非見”的理論,越發增加迷惑,請求佛再加說明。於是佛又向阿難說:“你雖然博聞強記,隻是知識增加,但缺乏心性正定中微密觀照的實證功夫,所以此心始終不能明了。我現在為你分別開示,也使後世未來的人們,知道如何進入正覺三昧的道路,希望你仔細靜聽。一切含有靈性的眾生,猶如旋輪,任隨世間現實環境所播弄。被兩種顛倒分別妄見的幻有感覺業力所支配,在現實的世間裏,隨環境業力的輪子旋轉。什麼是兩種幻有感覺的妄見呢?第一是眾生個別業力所形成的幻有感覺的妄見(包括個人的主觀觀念),第二是眾生共同業力所形成的幻有感覺的妄見(包括大眾的思想)。

什麼是個別業力所形成的幻有感覺的妄見呢?猶如世間有人,眼睛患發炎或內外障的病症,夜裏看見燈光的照耀,可能就會覺得另外有一個五色重疊的圓圈影子。這種現象,是燈光自身所現的形色,還是自性能見的作用所生出來的形色呢?假若認為是燈光的形色,何以沒有眼病的人,不能看見同樣的景象,隻有患眼病的人,才能看見?如果它是能見的功能所生的形色,這個能見的作用,已經變成形色了。患眼病的人所看見的圓影顏色病象,又叫做什麼呢?再說:假若這個病眼看見的圓影與顏色,離開了燈光,仍舊單獨存在,那麼看別的東西,也應該有圓影與顏色的出現了。如果圓影與顏色,離開了看見的作用,依然單獨存在,應該不是眼睛所能見到的,何以病眼的人又能夠看見呢?所以應當知道光色的顯現,確實由於燈的存在。光外色影,卻是眼睛有病才發生的。事實上,光色的圓影與所見的作用,都是自性變態的病象。能夠了解那是變態病象的見性,卻不是病。所以不應該說這種現象,是燈光的作用,還是眼睛所見的作用。也不能說不是燈光,也不是眼睛所見的作用(因為離開了燈光,即使有病眼,也看不見這種現象,如果沒有病眼,也看不見這種幻影)。猶如第二個月亮,既不是原有月亮的本身,也不是憑空的影子。為什麼呢?例如用手捏住眼睛去看月亮,可以看見兩個月亮。這是眼睛受障礙,視線發生分裂的作用,既不是月亮有兩個,也不是月亮有影子,這完全是因為用手捏住眼睛,視線分裂所造成的。凡是有知識的人,當然不會認為這種捏住眼睛,造成視線分裂的作用,便是第二個月亮的來源。但是也不能說捏的作用,不是造成第二個月亮出現的原因。這個病眼所看見的幻影,怎能說它是燈的作用,或是見的作用呢?更何況再去分別它不是燈的作用,也不是見的作用呢?(人們見到各種不同的現象,產生各種不同的感覺,形成各種不同的主觀觀念,都是清淨自性功能所生的變態病象。自性變態病象所見的一切,當然不正確,自然更不知道哪個是自然界的幻影,哪個是能見的自性了。人們對於現實世界的一切,完全受到個別業力所形成的幻覺妄見支使,包括個人的主觀觀念。在物理世界的現象當中,所看見的光景和色素以及萬物形態,它的原本形狀,並不一定和我們肉眼所看見的情形一樣。我們所看見的情形,都是受光波振動的不同影響,而發生視線感覺的幻覺作用。並不一定是絕對的真實,也不能說所看見的並不真實。在意識思想上,人們的主觀觀念,都受個別認識觀點的支配,經常落在錯誤的漩渦裏,就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了。)

第二,什麼是眾生共同業力所形成的幻有感覺的妄見呢?這個世界除了大海洋,中間的陸地,大約有三千洲。正中央的大洲,有大國二千三百。其餘小洲在各海洋中,各有國三兩百,或一,或二,或至三十、四十、五十不等。如果在某一個小洲中,隻有兩個國家,其中一個國家遭遇到惡緣厄運,這個國家的人便會看見種種不祥的景象。例如看到兩個太陽,或是兩個月亮,或是彗星,以及天體種種不平常的現象。但是隻有這一個國家的人方能看見,另一個國家的人,都看不見這些景象,而且也毫無所聞。(古代天象學的觀念,認為天體日月行星的運行變化,與地球人類都有息息相關之處。所以當天象有不平常的出現或變化時,必然影響到地球上人事的大變動。因此由文學而形成一種占星術。現代天文學否認這種學說。天人關係,究竟是否如此?且待科學再進一步的證明,大可不必基於這一時代的學說去爭論。)

佛又說:“現在我把上麵所舉出的這兩種道理,歸納的,演繹的,作一比較說明:例如個別業力所形成的幻有感覺妄見,像那個眼睛有病的人,看見燈光中所現的圓光影像,雖然也同前麵的現象相似,實際是看的人眼睛有病所形成。眼睛的病,就是所見影像的來源。這種影像,並非光色本身所造成。但是必須了解這個病眼人的能見自性,卻並沒有病態。例如人們現在眼前看見的山河國土,與形形色色自然界眾生界的各種現象,也都是無始以來自性功能習慣性的變態病象作用(因為自然界各種形形色色的光色現象,本身實相,並不一定和人們眼睛所看見的情形相同)。能見的作用,與現象界接觸,才有眼前的現象發生。這種作用和意識,實際上都是自性正覺光明所起的變態病象。當你感覺能見時,便是病象。但是那個正覺光明的能生感覺所緣的本元,並沒有病態。因為自性能覺的功能,既然可以感覺所見的是變態病象,這能覺的自性,並不在變態病象的各種現象當中,這實在就是能見功能見到了自己的本性。諸凡感覺、聞聽、知覺、所見的作用,都由這個自性出發,哪裏還另外有見聞覺知的存在呢?所以你現在可以看見我同你自己,以及世間各類眾生,都是自性能見功能所生的變態病象。沒有這些變態病象,便是能見的真精自性,它是沒有病態的,所以不稱之為妄見。其次,又如共同業力所形成的幻有感覺妄見,也同於上例。隻是將一個眼病人的個別病態,擴充為一國人的共有病態。個人所見的圓光影像,是眼病所形成。一國人共同所見的災異惡象,所遭遇的天災人禍,都是共同業力的惡緣所發生,也都是無始以來能見作用所生的變態病象。再如這個世界上的三千洲,和四大海洋,乃至日月所照到的太陽係中各個星球國土,以及這些土地上所有含靈的眾生,一切見、聞、覺、知,都是自性本體功能,受業力形成的幻有感覺妄見所生的變態病象,互相和合妄生,互相和合妄死。如果能夠超越遠離一切互相和合的因緣,及不和合的因緣,就可以滅除一切生死的本因,歸還到圓滿正覺,不生不滅的自性本體。自然得入清淨本心,自性常住的本位。”

(1) 迦旃延毗羅胝子:此二人即印度當時之九十六種外道中斷見外道也,涅槃本意為無生滅,彼人邪計,謂死後斷滅,無苦無樂為涅槃。

(2) 一紀:十二年為一紀。

(3) 刹那:一念具有九十刹那,言最短之時限也。

(4) 耆婆天:耆婆,此雲命,即長命天神,西竺風俗,子生三歲,即謁此廟。

(5) 末伽黎:此雲不見道,亦斷見之外道也。

(6) 舍生趣生:猶言死此而生彼也。

(7) 母陀羅:此雲印,即佛結印之手也。

(8) 海潮音:海潮無念,至不失時,喻佛應機說法,不待請也。

(9) 色心諸緣:色,指五根六塵,心,指六識八識,諸緣,即六根六識所緣諸法,心所使,即五十一心所法也,諸所緣法,即山河大地,明暗空塞,真妄邪正因果等,皆由現前一念真心所現,如鏡中影,影實非鏡也。

(10) 迦旃延:譯曰剪發,即外道六師之一。邪計一切眾生,都是自在天所造作。

(11) 毗羅胝:譯曰不作,母名也。自名刪奢夜,譯曰圓勝。今從母立稱,曰毗羅胝子,亦外道六師之一。邪計苦樂等報,現在無因,未來無果。

以上兩種外道,皆以斷見為主,故鹹言此身死後斷滅,無有後世,名為涅槃。

(12) 涅槃:譯曰不生不滅。

(13) 祭天:參拜耆婆天,譯曰長壽天,印度古俗,謁此天神以求長壽也。

(14) 圓音:謂一切音即是一音,一音即是一切音也。

(15) 緣心:即六塵緣影之妄心。如鏡中影。若認此緣心為能聽法。則失法性矣。

(16) 拘舍離:拘舍離即前之末伽黎斷見外道,謂以宿命通,知八萬劫事,八萬劫外則冥然不知,謂為冥諦也。

(17) 第二月:以指捏目望月,則月成二輪,其第二月則非真有。

(18) 初禪:為色界梵眾,梵輔,大梵,三天也,阿難但證初果,超六欲天,得見色界初禪,乃承佛力也。

(19) 阿那律:此雲無滅,乃佛之從弟,初出家時,其性好睡,為佛所訶,因是不寢,遂失目,佛教修天眼通,得證阿羅漢果。

(20) 娑婆界:此雲堪忍,三毒煩惱眾生所居,即吾人現居之世界也。

(21) 庵摩羅果:庵摩羅樹名所結之果,形似檳榔。

(22) 四天王宮殿:須彌山半腹,高四萬二千由旬,有四天王所居宮殿。

(23) 日月宮七金山:總言至高極極遠也。

(24) 閻浮提:即南瞻部洲,閻浮本樹名,以南贍部洲多此樹,故名,即指今印度也。

(25) 伽藍:具雲僧伽藍摩,譯雲眾園,僧伽為同居之眾,藍摩為所住之園,即今之寺廟也。

(26) 四種不死:即《楞嚴經》第十卷中四遍常論,皆非真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也。

(27) 阿那律:是佛從弟,隨佛出家。因聽法之時,常好睡眠,被佛所嗬。遂生慚愧,發大精進,七日不寐,雙目失明。佛憫而教之,授以樂見照明金剛三昧,遂得天眼通,而證圓通。

(28) 娑婆世界:娑婆譯曰堪忍。其土眾生安於十惡,不肯出離。

(29) 菩薩:具雲菩提薩埵,譯曰覺有情。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意。

(30) 先梵誌:名劫毗羅,為外道六師之元祖,自謂其種從梵天生,自然四德,造十萬偈,主張真性,冥諦,體非生滅。

(31) 投灰:即苦行外道也,不知阿賴耶識,惑潤輪轉,妄謂身中有一神我,常在不滅,處處受生,遍十方界。

(32) 楞伽山:此雲不可往,山在大海中,佛為大慧菩薩在此說《楞伽經》,明諸因緣,破彼外道。

(33) 第一義:謂諸法一相義也,雖分別諸法,而不乖一相,即圓成實性。

(34) 娑毗迦羅:又曰劫毗羅,外道名,即數論師也。

(35) 瑜伽:與物相應也。顯宗多取“理相應”之義,瑜伽唯識之瑜伽是也。密教取“行相應”之義,瑜伽三密之瑜伽是也。

(36) 投灰外道:有時以身投灰,有時以灰塗身,而修無益之苦行。

(37) 大梵天:梵者清淨之義,初禪天之王為大梵天。

(38) 楞伽山:譯曰不可住。非有神通者不能到故。佛依此而說《楞伽經》,表法殊勝,非二乘所能及。又說此山即在錫蘭國境內。

(39) 大陀羅尼:經言陀羅尼,有無字,有字,多字三種,譯雲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此經神咒,即多字陀羅尼也,大陀羅尼者,所謂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後文之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等是也。

(40) 暈適珮玦:暈適,皆日傍氣象,日將蝕,先有黑氣之變也,珮玦本玉器,妖氣近日月,形如 為珮,形如 為玦。

(41) 彗孛飛流:皆星變也,彗帚星,光芒遍指,形如 。孛星則光芒四射形如 。飛流即隕星也。

(42) 負耳虹蜺:亦氣象映日之變也,負耳形如,虹蜺即也,或曰雄曰虹,雌曰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