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她之後的半年中,她至少幫我介紹了三個客戶, 涉及三個新建餐廳VI全案設計和製作項目,其中兩個位於5A寫字樓商場業態裏。她引薦我的方法也非常獨特,從第一個人開始,她就把我帶到對方麵前,充滿自豪熱情洋溢地介紹說:“這是我的好朋友王瀟,她自己開設計公司,她做的設計特別特別好!”我當時就嚇傻,因為我根本沒做過任何餐飲類設計,完全沒有任何經驗和案例!況且我在平麵設計上完全就是二把刀,快捷鍵和工具都認不全,更別提製作了!
三個人聽完介紹的回答都一樣:“哦,那先做一套方案給我們看看。”我也隻好都硬著頭皮微笑點頭,人前先應承下來。
我應承之後正不知如何是好,噩耗襲來,米秀拿到Offer要去英國念書了,Motionpost隻剩我一個人。我就趕緊發招聘信息急招平麵設計師。招到一個我覺得不錯的,就和他一起開始迅速做方案,熬了一夜又一夜。要說創業的感覺,那種未來不明卻又充滿幹勁的日子,那時候絕對算是初體驗。我一心想接下那三個客戶,因為每一個給出的預算都遠遠超出了我和米秀做的那些會議設計。我甚至大膽到在並無把握接下客戶的時候,已經在支付設計師的工資成本了。
後來在給企業風險管理公司做項目時,我學習到風險偏好的概念,回憶起當年舉動,馬上意識到自己或許本身就是個高風險偏好的人,無論是先天遺傳還是環境影響,這種偏好會參與決定一個人所選的生活方式。當然,還有一個原因,當時之所以敢於墊付設計師工資而去賭三個項目,我覺得那是因為,我第一次聞到了錢的味道。
然後成功接踵而來,看過設計稿之後,三個客戶先後把項目交給了我。作品被人肯定,被金錢肯定,是一種終於長大成人的喜悅。初出茅廬有人識貨,對買貨人簡直就是感激,因此對重複改稿和披星戴月都全無怨言。
在其中兩個餐廳的廣告燈箱第一次亮起的那兩晚,我都跑去觀看。就在此刻我的腦海裏,那畫麵依然非常清晰:一個在豐聯廣場,一個在賽特購物廣場,夜幕降臨的時候,我站在樓體的對麵,隔著廣場和街道向上仰望。燈光亮起,我覺得世界上隻剩下我這樣一個小小的人和那廣告牌,中間街上的車與人都是來去匆匆的模糊麵孔。“你們看到的燈箱裏正亮著的,是我設計的廣告呢!”我心裏這樣呐喊著,就像青春電影裏的角色,愛上了一個人後抑製不住地想告訴全世界。
現在看來,我的朋友和她介紹的客戶應該稱作轉折點事件。很多人與事都會累積疊加著改變我們的人生軌跡,但在無數遇合過的人與事中,會有那麼關鍵性的幾個,也許是與他們的一句話、一次會麵、一個行動。沒有他們,我們後麵的人生也許會改寫。
如果在這個階段有什麼可以總結的話,那就是:勤出門,積極友善地對待過往友人,告訴他們你在做什麼,以及,做一個膽子大的人。
3.最後一根稻草
可想而知,我在研究生三年級並沒有好好學習。我迅速從學生變成了一個小生意人,樂此不疲地奔波在各個客戶的辦公室和人大校園之間。
那段時間我獲得了一種新的活法,人很亢奮。見人、做設計、反饋、修改、收錢、製作,所有事情在我人生裏密集而史無前例。由於沒經驗,中間當然有受挫,但是新鮮感遠遠大於受挫,就像正在學走路的嬰兒不會因為摔跤而氣餒,因為直立行走的體驗實在太具誘惑力了。
到了研究生三年級畢業前夕,我有兩個選擇,去麵試上班,或是繼續做一個樂此不疲的小生意人。我沒費太多思考就暫時選了後者。說是暫時,因為直至那時,我的內心都還在告訴自己,我的接活做活是在玩耍,是剛好,是自然而然,並不是我主觀堅定的選擇。行為上,表現在我從未真正去想注冊一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