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實是,無數幻想人生巔峰的小企業主都在經曆磨難和煎熬,堅持著等待逆襲時刻,但逆襲時刻真正到來的,隻是其中一個極小的概率。就算理性上知道這一事實,小企業主也往往選擇堅信自己就是那個小小概率,不到最後一刻不願意認命死心,我也一樣。
我記得公司開張以後賬上第一次出現赤字,而我完全不知道下一單會在哪裏的那天。等最後兩個年輕同事調侃著咯咯笑著下班了,我關了燈坐在黑暗裏,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那是我第一次因為創業而帶來的愁雲,和以往的考試忐忑、麵試緊張、選擇猶豫甚至劈腿失戀全都不一樣。那種愁雲很鈍,很直接,像一隻密不透風的大鍋蓋,除了自己,無法怨恨任何人;除了自己,也沒有任何對象可以研究。
既然研究自己,我反複想,到底是因為什麼?是因為我不專業嗎?是因為我經驗少嗎?是因為我性格過於高冷嗎?是因為我爭取得不夠嗎?是因為我沒做灰色交易嗎?如果以上皆是,那我真的適合在這一行創業嗎?如果真的不適合,我需要再堅持多久?一周還是一個月?如果一個月都沒起色,我是要在一個月後就解散公司嗎?
那天在黑暗裏我接了一個電話,是一個久不聯係的中學好友打來的,她去歐洲念書,不知為何選擇在那天給我打電話,隻是聊天。我是那種當別人問我過得好不好,必定答“很好”的人。但那天我對她說“不好”,黑暗裏,我聽見自己的聲音,清清楚楚的。她覺得難以置信。“不可能!”她說,“你知道嗎?我一直覺得你就是那種極少數的人。前一陣我聽說你自己做公司了,當時就覺得這就是你該走的道路,肯定會和大多數不一樣。如果你不行,那大家都不行。”
她一下說中我最大的恐懼。長久以來,我都以為我是極少數的人。用“以為”這個詞,是因為我很怕有一天某個真相揭示出我在自欺欺人,除非我用事實自證這一切。
我一直都不信真的有懷才不遇這回事,因為持久的表相就是事實——如果一個人連續三年看起來像庸人,說話像庸人,辦事像庸人,那他就是個庸人。我怕我就是。
我感激她的電話,掛了電話我想:這隻是赤字的第一天哎,我還是健康地活著,並沒有窮死。如果大多數的人在第一天已經恐懼了,如果我是極少數的人,我就不該那麼恐懼,至少可以多扛個三天吧。
我數著日子,扛了二十四天,下一個單子來了。
在那以後,我常常使用同類思考方法來克服困難——當需要解決問題時,我會想,如果我是大多數,我會怎麼解決?如果我是極少數的人,我應該怎麼解決?我必須持續選擇極少數人的方法和道路,才能持續地自證。是的,持久的表相就是事實——如果一個人連續三年看起來像極少數的人,說話像極少數的人,辦事像極少數的人,那他就是個極少數的人。我希望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