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創業七年(3) 冪次法則(2 / 3)

於是我坐到電腦前開始打字,一條一條寫出我從生活中習得的教訓集錦,用了一小時,不間斷地打了三十多條,最後把整篇教訓集錦命名為《寫在三十歲到來這一天》,然後在當時流行的在線聊天軟件MSN上,隨手發給了兩個比較親近的人。

之後,冪次法則開始了。在2008到現在的七年間,這篇教訓集錦被連綿不絕地瘋轉在各BBS上,各Blog上,各公司轉發的郵件裏,各短微博,各長微博,各微信朋友圈,各公眾號,冠以各種各樣斷章取義的驚悚名字,比如《美女CEO說,不要太高傲,大家都是出來賣的》。我知道的是,在我認識的人裏,所有人都在不同渠道看到過。

在教訓集錦被瘋轉的第二年,有出版社建議我寫書,把教訓前麵的故事寫下來。2009年底,我寫完了第一本書,書名爭執不下,最後很不情願地定為我覺得十分惡俗的《女人明白要趁早》。這是“趁早”第一次出現。整個書名裏,我真正喜歡的是“趁早”兩個字。

然後,《女人明白要趁早》就成了暢銷書,上個月我在香港轉機,還看見這本書在PAGE ONE書店的暢銷榜上位列第四,已經暢銷了六年。既然成了暢銷書作者,出版社必然勸我繼續寫,於是後麵又出版了第二、三、四本書。現在正寫的這本,是第五本了。

在《女人明白要趁早》出版後的第一年,我還在繼續開小公關公司。但第二年,我就開始設計製作現在“趁早”品牌的核心產品效率手冊,開始涉足文創行業。

我也曾想過這個問題:天賦、原生家庭、生存、興趣、環境、資源,究竟是哪些因素決定性地影響一個人做出那一刻的選擇?

如今我在想,“趁早”的由來,可以作為答案的一種可能。

2011年底,我決定印製一批效率手冊給客戶做新年禮物。我是效率手冊的重度用戶,從來都認為效率手冊是個平凡但實用的小工具,既可以承載思想,開發成本又低廉——團隊有設計和印刷監督人員。於是效率手冊的製作進入流程,一切按部就班推進,與其他的製作型項目沒有太大區別。唯一的區別是,在這個項目裏,沒有來自客戶的意見和製約,一切是我與團隊在做選擇和決定,效率手冊裏出現的每一個排版每一處設計,都可以是肆意而主觀的——這對於乙方來說,簡直是一種精神上的獎賞。

在決定製作數量時,有人建議製作3000本,其中500本當作贈送禮物,其餘在淘寶賣掉。雖然那時我從未有電商基礎,但還是采納了這個建議。之後公司在淘寶開了一個店,起名為“趁早小店”,沒有裝修,全無經驗,但還是在2011年11月,開通半個月後,賣光了所有效率手冊。

上架開通的前幾個小時我記憶深刻,兼當客服的姑娘緊張得不知所措,我到她的電腦前一看,賣家旺旺正在瘋狂閃動,眼見窗口迅速形成了密集層疊。我被那景象震驚了,或者說愚蠢的我曾低估了電商的力量。

第一年的“趁早小店”是蒙的,客服、包裝、快遞,團隊全是外行,辦公室雜亂無章,大家卻因為新鮮感和戰鬥狀態而激動。一切都突如其來,一切都在實戰中摸索。

這使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看過的那本科普讀物《世界是平的》,當時合上書我隻讀懂了一個命題——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如果再不憑借互聯網作為平台和工具做事,就太晚了。“趁早小店”的開通,讓我一下子真正懂了這個命題,這命題說的,正是冪次法則。

到了2012年,所有的2011效率手冊反饋漸漸回來,當收到上千個關於2013效率手冊的詢問時,我意識到在這一條路上要繼續向前了。

幾年間,除了效率手冊,小店裏的產品線逐漸添加,但添加得非常緩慢和主觀。像最初的效率手冊一樣,小店裏隻有平凡而實用的工具。概念也隻有一個,,一切都關於更豐富、更美好、更強大的自己。

當“趁早小店”裏的產品超過幾十萬人購買的時候,擁擠的庫房早已不是幾年前的樣子,市場、服務、產品質量也不再是一個我和團隊閑暇時的遊戲。2013年,“趁早小店”重新規範了包裝、物流、客服,既然這個行業選擇了我們,既然已經有了那麼多認同和支持的人,“趁早小店”決心走上正規化道路。

從一個行業轉戰到另一個行業,這條道路並不好走,現在可以輕描淡寫敘述的一切,實際過程從未省心。在2013年,我曾為此寫過一段文字記錄:

當初,我委托財務姑娘用我的身份證在淘寶開了個店,然後用這個店,把送客戶剩下的3000本新年效率手冊賣掉了。覆蓋了製作成本還有盈餘,我覺得自己決策挺英明。

當時女友塔塔擠對我:“以為多高端大氣呢,原來就是一個淘寶店主呦!”

我聽了以後有點兒羞愧,心想可不是嗎?淘寶是個大集市,我也擠在裏麵吆喝,弄點兒貨然後賣掉,賣完了數數錢,Low,太Low,我怎麼把自己活成這樣了呢?

而且就賣光的3000本手冊來說,也賣得稀裏糊塗。我們是個公關團隊,卻不得不因為我的決策臨時抽調人力包裝發貨寫單子,殺雞用牛刀。在整個過程裏最令人費解的地方在於,明明看上去是初級簡單勞動,但我們卻幾乎每一個環節都做不好。凡事不預則廢,之前頭腦簡單心血來潮,隻好自己紮紮實實品嚐每一個苦果。

我們做公關活動,向來以專業自詡,強調流程明確體係清晰。所以一輪下來所有參與者都心裏不舒服,說白了還是不服。人總是去尊重和挑戰自己搞不定的東西,淘寶原來不是弄點兒貨然後賣掉那麼簡單。我們決定調整態度,從零開始,當成一個項目來研究。於是整個團隊坐下來,複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