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
此刻,我決定說出這個秘密。
以我為例,我之所以長達二十年地使用效率手冊,是因為它一直在極大地滿足我對安全感的情感需求。當二十歲前路迷茫時,我用計劃告訴自己,我一定有未來。我用具象和量化的條目描述未來,讓它們在我的想象中清晰浮現,為自己撰寫故事。這讓我充滿理想嗎?不,這讓我在情感上覺得方向性的安全——我是有燈塔的,那個大方向應該指向理想;然後,我把大計劃向下拆解,每天早晚都會踐行並打鉤。這讓我覺得勤奮嗎?不,這讓我覺得我今天又為我的未來添磚加瓦,積下跬步,這讓我覺得格外安全——雖然今天我依然弱小不美,但是我為明天的強大美麗做了功課,我在路上。就像一個原始人類因為恐懼未來的饑餓而每天儲蓄一點兒糧食,每儲蓄一點兒,恐懼都會少一點兒,安全感多一點兒。每個晚上,原始人在儲蓄完當天的定額後,終於可以欣慰地睡去。
在這二十年中,我從未試過比打卡更有效的安慰劑和安眠藥。但同時欣慰的是,長時間的積累,必須會帶來正向效果,我收獲了許多。我知道,無數踐行打卡的趁早星人已和我一樣收獲了許多,還會收獲更多。隻做計劃不執行沒有用,隻道聽途說一些雞湯道理,不以行為驗證,當然過不好這一生。相對於依賴他人和依賴機遇或平台,持續自我積累帶來的安全感最踏實,最少惶恐,一經獲得,從未失去。真要分析什麼是這個時代人們的剛需,我堅定認為,在保暖之後,對自我安全感的需求,真的是剛需中的剛需。
打卡令人上癮,是因為自我安全感的獲得讓人上癮;在持續地打卡之後,感受的滿足還會再上一個層級——體驗到意誌力的優越感。在趁早星球上,還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在每一次線上線下的聚會交流中,那些更理性自律又有趣的成員會獲得大家的更多喜愛,而非趁早星球之外的世界裏人們所曬之財富美貌。在這裏,大家曬打卡,曬收獲,曬階段性對比,以意誌力的優越為優越。因為在這個星球上通行的價值觀裏,總是先以曆史縱向比較為參考基準,人與人目標相異,起點不同,隻有努力不虛。
這個星球的人也不會相信這樣的邏輯,不相信有價值的產品必須要滿足大眾的粗俗,滿足懶,滿足饞,滿足不動腦、不前進,這不該是大眾。如果這樣,人類不會進步,四年一屆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會也不會舉行。當然還有一種說法:世界上隻有20%的人會時時反省、修行、自我鞭策;還有80%的人則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周而複始。我想說的是,首先我們應該承認和接受世界的多樣性,其次那20%的人當然活著比較費腦子。但是,大眾的文明與進步主要是這20%的人創造的。而趁早星球的人特別想選擇成為這20%的人。
如果現在有人問,如何用一句話描述“趁早”到底是一群什麼人?在做什麼事?也許可以總結為:
我們是一群選擇成為20%的人,我們一直在努力克服人性自身的弱點。
是的沒錯,我們就是反人類,我們反對人類天性裏讓我們欲罷不能的部分,反對膽怯、退縮、懶惰。我們聚在一起,講故事,做計劃,打卡,日複一日,為了克服懶,克服饞,克服不動腦,克服對選擇的懦弱、對未來的恐懼。這樣的理念和組織,它不可能反人類,因為,它應該是人類的希望。
最後,送上小詩一首:
時間看得見
他們就是在燈下夜讀的人
他們就是閉關練劍的人
他們就是專注追捕獵物的人
他們就是在羊皮卷寫下文獻的人
他們
活了幾個世紀
在此時此刻
他們終於找到了彼此
他們是趁早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