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自新:自己重新做人。表示改正錯誤,重新做人。

淳於意,西漢著名的醫學家,曾拜公孫光、公乘陽慶為師,學黃帝、扁鵲的脈書、藥論等書,精於望、聞、問、切四診。因為他曾經當過主掌齊國國家倉庫的太倉長,所以人們尊稱他為“倉公”。

淳於意年輕時就喜好醫術。他拜一個名叫公孫光的醫生為師,虛心求教。後來,他又向公孫光異父同母的兄弟公乘陽慶學醫。公乘陽慶讓淳於意把從前學的醫方全部拋開,然後把自己掌管的秘方全給了他,並傳授他古代的脈書,以及各種診病的方法。

淳於意學了兩年後為人治病,常常是藥到病除,因此很快成為名醫。但他喜歡到處遊曆,一些權貴派人請他去當侍醫,他怕行動受到束縛,一一予以謝絕。

為此,他還曾隱藏行蹤,時常遷移戶籍,甚至不置家產。這樣就難免得罪權貴。

他在當太倉長的時候,被人告發入獄。

公元前167年,淳於意被判肉刑(一種在臉上刺字、割鼻或砍足的酷刑)。按照規定,他要被送到京都長安去受刑。

經受肉刑是一種極為痛苦的淩辱。臨行時,淳於意的五個女兒號啕大哭。在這種難受的境遇下,淳於意怒罵道:“可惜我生女不生男,急難臨頭,沒有一個人能幫助我!”年紀最小的女兒緹縈聽了父親的話,既悲痛又不服。她認為女孩子也能像男孩子一樣把父親從危難中解救出來。於是,她毅然跟隨父親一起進京。

到達長安後,緹縈向朝廷上書說:“我父親在齊國當太倉長的時候,百姓都稱讚他廉潔公正。現在犯了法要受刑罰,我心裏非常悲痛。人被處死了不能再生,受刑致殘後也不能再複原。即使想改正錯誤、重新做人,也無路可行,不能如願。我情願自己投入官府做奴婢,來代替父親贖罪,使父親能有改正錯誤、重新做人的機會。”

緹縈的上書情真意切,悲辛感人。漢文帝看了她的上書後,被她孝敬父親並自願替父受罰的精神所感動,終於下詔赦免淳於意,並在這一年廢除了肉刑。

緹縈這一勇敢的行為,不僅使淳於意免除肉刑,而且使他得以重操舊業,潛心研究醫學,成為一代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