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竭澤:把池塘裏的水弄幹。漁:捕魚。排盡湖泊或池塘中的水捕魚。比喻隻圖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打算,不留餘地地進行掠奪式的索取。

公元前636年,晉公子重耳回晉國即位,這就是晉文公。當時,曹、衛、陳、蔡、鄭等諸侯國都倒向強大的楚國,隻有宋國不肯投靠楚國而是投靠了晉國。楚威王很惱怒,命大將子玉統帥三軍,包圍了宋國的都城商丘。

宋成王趕緊向晉文公求援。晉文公收到宋國的告急文書後,把舅父狐偃召來商議。狐偃認為,救援宋國有利於提高晉國的威望,應該去打這一仗。晉文公說:“楚軍的兵力超過我晉軍的兵力,你看怎樣才能取得勝利呢?”狐偃認為講究禮節的人不厭煩瑣,善於打仗的人不厭欺詐。應該用欺詐的方法。晉文公對狐偃提出的方法有疑慮,又把大臣雍季召來,詢問他有什麼見解。雍季並不讚成狐偃的主意,他比喻說:“有個人要捉魚,把池塘裏的水都弄幹了,當然能捉到池塘裏所有的魚。可是,明年這池塘裏就無魚可捉了。還有個人要捕捉野獸,把山上的樹木都燒光,當然能捕捉到許多野獸。可是,明年這裏就沒有野獸可捕了。欺詐的方法雖然偶然用一次會取得成功,可是常用就會失靈,這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