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毛遂:人名。自薦:自己推薦自己。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去從事某項工作。

公元前251年,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王派相國平原君出使楚國,要求楚王與趙國聯合起來抗擊秦國。

平原君打算從食客中挑出二十個智勇雙全的人,隨同他前往楚國。挑出十九人後,還有一個再也找不到合適的了。

有個名叫毛遂的食客,向平原君自我推薦道:“聽說您要帶二十人前往楚國,現在尚缺一人,請您讓我來湊滿數吧。”平原君不熟悉毛遂,問他道:“先生到我門下有幾年了?”“已有三年了。”“一個有本事的人在世上,好比一把錐子裝進口袋,馬上可以看到錐尖戳破袋鑽出來。你來這裏三年,我從未聽別人有稱讚你的話。可見你一無所長,所以你不適合去,還是留下吧!”“今天,我就請您把我當做錐子放進口袋。如果早放進口袋,那麼不僅是錐尖鑽出口袋,恐怕整個錐子會像禾穗那樣挺出來呢。”毛遂回答說。

於是,平原君同意他隨同前往。途中,同行的人在與他交談過程中,逐步發覺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都很欽佩他。一到楚國,他們馬上展開遊說活動。不料,楚王不願聯合抗秦,平原君也說服不了他。毛遂代表其他十九人上台去說服楚王。楚王聽說毛遂是平原君門下的食客,怒氣衝衝地要他下台去。毛遂則按著劍走近楚王,大聲說道:“大王所以敢當眾叱責我,是因為楚國人多勢眾。但如今大王與我處於十步之內,楚國縱然強大,大王也倚仗不著,因為您的性命掌握在我毛遂手裏!”楚王被毛遂勇敢的舉動嚇呆了。接著,毛遂又向楚王分析說,共同抗秦對趙、楚雙方都有好處。毛遂的一席話,道理是如此清楚、明白,楚王也沒有理由反對了,終於決定和平原君歃血為盟,聯合抗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