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察:看到。秋毫:秋天鳥獸新長的細毛。目光敏銳,可以看清秋天鳥獸新長的細毛。比喻人很精明,對很小的事情也能察看得清清楚楚。

孟子來到齊國,齊宣王向他詢問春秋時齊桓公和晉文公怎樣稱霸的事。孟子沒有正麵回答,而是大談如何用道德的力量來統一天下的問題。齊宣王不解地問道:“怎樣的道德才能統一天下?”孟子回答說:“百姓的生活安定了,天下才能統一。這是什麼力量都抵禦不了的。”“像我這樣的國君,可以使百姓生活安定嗎?”“可以。”“你憑什麼知道我可以呢?”孟子對齊宣王說:“你不忍殺一頭發抖的牛,而下令用一隻羊來代替。這樣的善心就足以統一天下了。百姓都認為您吝嗇,而我知道您是不忍心。不過,百姓說您吝嗇,您也不必奇怪,他們怎麼能體會到你的真正用心是出於仁愛呢?其實從憐憫無罪被屠宰來說,殺一頭牛和殺一隻羊,又有什麼不同?”

孟子接著又說:“有人向大王報告說,‘我力大無比,可舉起三千斤重的東西,卻拿不起一根羽毛我能把秋天鳥獸新長的絨毛的末梢看得清清楚楚,卻看不見眼前的一車柴草。’您相信這話是真的嗎?”“當然不能相信。”齊宣王馬上回答說。

“您的好心使禽獸沾光,而不能使百姓得到實惠。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舉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氣的緣故;沒見到一車柴草,是沒有用眼睛去看的緣故。百姓得不到安定的生活,是您不願施恩惠的緣故。所以,您不用道德來統一天下,是您不願意這樣做,而不是不能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