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孫山:人名。名次排在榜上最後一名的孫山的後麵。表示投考未中或選拔時沒有被錄取。
宋朝時,讀書人要做官,必須參加科舉考試。鄉試(科舉考試中地方上最高一級的考試)合格的稱為舉人。取得了舉人的資格,就可以到京都參加更高一級的考試——會試了。有一年秋天,省城裏要舉行鄉試,當地有個名叫孫山的讀書人,準備到省城去應試。
孫山能說會道,滑稽詼諧,人稱“滑稽才子”,鄉裏人對他中舉寄予厚望。臨行前,鄉裏一位老人來拜訪孫山,請孫山與他的兒子一起去應考,以便他兒子能得到一些照應。孫山爽快地答應了。
兩人到省城後,很順當地參加了考試,接著是等待發榜。
發榜那天,孫山懷著緊張的心情,到發榜處去觀看。看榜的人很擁擠,孫山好不容易才擠到前麵,一連看了幾遍,都沒有看到自己的名字。他灰心喪氣,準備再看一遍,榜上確實無名字就離去。結果,竟在最後一行中見到了自己的名字,原來自己是以末名中舉,頓時轉憂為喜。至於一起來應試的鄉人兒子的名字,則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他肯定落選了。
孫山回到旅舍,把發榜的情況向鄉人兒子說了。對方聽說自己榜上無名,悶悶不樂,表示想再在省城多呆幾天。孫山歸心似箭,第二天一早就回鄉了。
孫山回到家裏,鄉鄰們得知他中舉,都向他表示祝賀。那老人見兒子未回來,問孫山他兒子是否榜上有名。孫山沒有正麵回答,而是詼諧地念了兩句詩:“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原來,當時中舉後再去京城會試的,都由地方解送入試,所以鄉試第一名稱為解元,榜上的舉人名字都稱解名。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舉人的最後一名是我孫山,你兒子的大名還在我孫山之後呢。言下之意是他落選了。
那老人聽到很有才氣的孫山也隻考了最後一名,想到他的兒子比孫山差遠了,榜上無名是很自然的,便平心靜氣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