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歎:讚歎。觀止:看到了止境,看到了盡頭。讚歎所見事物已好到極點。

吳國君主壽夢病危時,把四個兒子諸樊、餘祭、餘昧、季劄召集到病床前,安排後事。壽夢認為幼子季劄最賢能,想讓他作君主,可是季劄拒絕了。於是,壽夢立下遺規,由四個兒子依次傳位,最終由季劄為君。

壽夢死後,諸樊為君13年死了,餘祭在位17年被刺殺,三弟餘昧繼位,拜季劄為相。季劄主張罷兵安民,結交齊、晉等中原諸侯。餘昧同意季劄的主張,派他出使魯、齊、鄭、衛、晉等國。

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劄來到魯國,表示願與魯國世代友好相處。魯國很高興,用舞樂招待季劄。季劄精通舞樂,一邊觀賞,一邊品評,當魯國演出《韶箭》舞時,季劄便斷定這必然是最後一個節目了。觀罷《韶箭》,季劄讚歎一番,然後非常得體地道謝:“這舞樂好極了,我們就觀看到這裏為止吧!”魯國人感到非常驚奇,季劄竟能預知這是最後的一個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