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原指吝嗇墨像吝嗇金子一樣,作畫時用墨先淡後濃,不輕易用墨。後來指寫字、作畫、作文不輕易下筆,力求精練。
李成,字鹹熙。他的先世為唐之宗室,住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後來遷居青州益都(今屬山東),人們稱他為李營丘。他是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宋初的著名畫家。他很愛讀書,讀了許多經史,他又喜歡寫詩,擅長彈琴、下棋。但他最擅長的還是畫山水。他畫山水,初學於荊浩、關同,後來常摹寫真景而自成一家。
李成畫畫,特別善於描寫北方山野的寒林景色和風雨、明晦、煙雲、雪霧等自然景象。他的山水畫特別講究畫的構圖和筆墨的運用。
他的筆勢鋒利,墨法精微,好用淡墨,落筆簡練。所以後人讚揚他說:“李成作畫,不輕易落筆,先用淡墨,後用濃墨,愛惜筆墨就像愛惜金子一樣。”
李成畫的山石,就好像卷動著的雲,後人稱這種表現技法為“卷雲皴”(國畫畫山石時,勾出輪廓後,為了顯示出山石的紋理和陰陽麵,再用淡幹墨側筆而畫)。他和關同、範寬形成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的三個主要流派。據說,當時學他的畫法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