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恭:恭敬。洗淨耳朵,恭敬地聽。比喻專心傾聽,態度謙卑。
傳說上古時代的堯帝聽說許由是個隱世高人,便想讓位給他。
於是,他派使者到許由隱居的箕山去請他。使者來到箕山,見了許由,說了堯帝想把帝位讓給他的事。許由說:
“我不稀罕什麼帝位,請你回去吧!”
使者走後,許由感到使者的話汙染了他的清淨的耳朵,立刻跑到山下的潁水邊去,掬水洗耳。
許由的朋友巢父也隱居在這裏,這時正巧牽著一頭牛來給它飲水,便問許由在幹什麼。許由就趕快把消息告訴他,並且說:
“我聽進了這樣不幹不淨的話,怎麼能不趕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
巢父聽了冷笑一聲,說道:
“哼!誰叫你在外麵招搖,現在惹出麻煩來了,那完全是你自己討來的,還洗什麼耳朵!算了吧,別玷汙了我小牛的嘴!”
說著,便牽起小牛,徑直走向水流的上遊去了。
這個故事傳說,叫做“箕山洗耳”。晉人皇甫謐把它收集在他所撰寫的《高士傳》中。“洗耳”一詞的出處就在這裏。不過後來人們所說的“洗耳”卻和許由的洗耳含義完全不同。許由是因為不願意聽,並且自命清高而洗耳;後來所說的洗耳卻是準備領教的意思,一般都叫做“洗耳恭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