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一個字價值千金。稱讚文辭精妙,形容文章價值極高。

秦王嬴政年幼繼位,任用大商人出身的原相國呂不韋輔政。

當時東方六國的宗室貴族,為了籠絡人心、增強實力,各自廣泛招攬天下人才。最著名的有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嚐君,他們號稱“四公子”。他們家裏都養著上千名有學問的門客,名聲很大。呂不韋認為,像秦國這樣的強國,應該招納更多的學者名士,給他們更高的待遇,這才相稱。他門下擁有賓客三千,家僮萬人。這些文人在他的組織下共同編寫了一部二十六卷二十多萬字的巨著,內容包羅萬象,通貫古今,題名為《呂氏春秋》。

他下令把全書張掛在京城鹹陽的市門上,一旁放著千金重賞,公開宣布說:

“誰能指出書中不足、增加或刪去一字者,賞給千金。”

呂不韋這樣大張旗鼓地宣傳,也是為自己擴大影響,張揚權勢。

那時人們懾於呂不韋的位高威重,誰也不願出麵指責《呂氏春秋》的缺失,著作公布一個多月,前來觀看的人成千上萬,卻始終沒有一個人出來改動一字、領取千金之賞。於是,呂不韋下令集中人力抄錄全文傳送各地。他的名聲因此遠揚天下。

秦王成年後親自掌握政權,對呂不韋產生疑忌,終於免去了他的相國職務,逼他服毒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