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經完成測量的諸多海域中,最深的海區是在菲律賓東麵的海溝,其海深為11515米。這是1962年英國“庫克”號船的實測數據。如果以海平麵為基準,世界最深的海底到海平麵的距離要比世界上最高山峰的峰頂到海平麵的距離多2600餘米。
人們常喜歡用“比山高,比海深”來表達自己的深厚感情,其實隻要說“比海深”就夠了,因為比海深就一定比山高。
誰塗改了世界地圖
世界上有些小島會在一瞬間被突然襲來的大浪吞沒,島上的萬千生靈無一能夠幸免,它們從此在世界地圖上消失了。導演這幕人間悲劇的就是海嘯。海洋災難中最嚴重的就是海嘯。
海嘯主要是由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發、地陷或台風引起的。當海底發生地震時,海底地殼的劇烈變動促使水麵的水位發生了巨變。與此同時,破裂處強大的地震波衝擊海底,導致水體劇烈震動,由此在海麵上引發大浪,大浪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奔騰不息,所到之處,屋毀人亡。除了地震外,台風也可以引起海嘯。台風誕生於熱帶地區的洋麵上,因為那裏的天氣酷熱,熱空氣不斷上升。熱空氣上升途中很容易形成旋轉的空氣漩渦,當這種漩渦大範圍高速旋轉時,就有可能形成台風。台風邊旋轉邊向外移動,在萬裏洋麵上形成巨大的海浪,威力很大,呼嘯而過,能摧毀一切阻礙它前進的障礙物。
人們記憶最深的當屬2004年末發生在印度洋的大海嘯,那次海嘯,有數十萬生命被大海吞噬。
除海嘯外,海平麵的升高正威脅著一些島國、沿海城市和鄉村的命運。由於現代工業的發展,煤炭和石油大量燃燒,排放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與日俱增,於是地球也開始一天天變暖。天氣變暖帶來了兩大後果:一是導致了南極和北極冰川的融化,一些極地冰山架在解體;二是海水的溫度也在升高,這將導致海水膨脹。這兩大後果使海洋的平均水平麵在不斷上升。
在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中,美國堪居榜首,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全球的四分之一。據報道,近十幾年來,海平麵每年平均以3.9毫米的速度升高。由於工業化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海平麵的升高速度也在加速。據推測,如果人類不能有效地控製這一上升速度,那麼到了2050年,全球的平均海麵高度將再上升0.3~0.5米。屆時美國的海岸線大部分將被海水淹沒,我國東部沿海也將有一部分城鄉被淹沒。
全世界共有30多個島國,印度洋中的馬爾代夫就是由2000多個珊瑚礁島組成的國家,全國平均海拔高度隻有1.2米。難怪馬爾代夫總統哀歎道:“海平麵逐漸上升,這意味著馬爾代夫作為一個國家將消失在汪洋大海之中。”如果人類繼續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而不采取任何控製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措施,那麼,馬爾代夫總統的那句哀歎將會變為現實,海洋將塗改今天的世界地圖。
海洋考古
美國有位著名的海洋考古學家,名叫巴拉德。早年他曾率領考察隊在大西洋底發現過“泰坦尼克”號殘骸。不久前,巴拉德在美國羅得島大學開創了一個新的專業——海洋考古專業。該專業學製5年。2006年,這個新專業招收了5名學生。巴拉德立誌將海洋專業和考古專業結合在一起,創建一個新的交叉學科。
多少年來,多少人夢想去海底考古,然而,由於昔日的科學技術不夠發達,人們很難進入深海海底,這項研究隻能在近岸淺海中進行。目前全世界95%的海域尚未進行過考古勘測。
海洋考古引起了舉世關注。1984年,瑞典海洋考古協會、瑞典西部貿易工業協會等組織,在數以百計的誌願者以及瑞典海軍的協助下,對“哥德堡”號進行了一次最大規模的探索,旨在解開有名的“‘哥德堡’號沉船之謎”。什麼是“‘哥德堡’號沉船之謎”呢?這要從200多年前歐洲與中國的海上貿易談起。1731年6月14日,瑞典成立瑞典貿易公司,開辟了亞洲航線,每年有大量的船載著商品運往中國。瑞典的西南部有一個城市,名叫哥德堡。1732年3月7日,一艘以城市名字命名的“哥德堡”號大型帆船揚帆起航駛向中國,揭開了瑞典東亞公司與中國貿易往來的序幕。“哥德堡”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商貿船,也是瑞典人的驕傲。當年遠隔重洋的瑞典人為什麼熱衷於遠航對華貿易呢?原因是巨額的利潤吸引著瑞典商人,當時商船的航運貿易收入相當於瑞典全國的國民生產總值。
1743年3月14日,“哥德堡”號由瑞典哥德堡港起航,踏上第三次來中國的航程。1745年9月,滿載中國瓷器、茶葉和絲綢的“哥德堡”號返航途中,在距哥德堡港口僅800米的海域沉沒了。“哥德堡”號的沉沒原因,從此成了一個難以破解的謎。有人認為這艘船的設計有問題;有人認為是船長不願意讓船東知道自己到底從中國裝了多少貨物回來,或是為了避免海關的查驗貨物,因此故意讓船觸礁沉沒;有人認為這其實是一次保險欺詐,因為此船經曆了幾次來中國的遠洋航行,快到了報廢期,所以船員想扔掉船,騙得保險卻又能保留貨物,甚至傳說船上的貨物早已偷偷存放在英國;還有人認為兩年多的艱苦航行就要結束了,船員們高興之餘,大肆慶祝,結果全體船員喝醉了酒,無法正確控製船的航線,最終導致觸礁沉沒。這就是有名的“‘哥德堡’號沉船之謎”。“哥德堡”號沉沒後,東印度公司又建造了“哥德堡Ⅱ”號商船,但是隨後不久在南非附近沉沒。在此後的200多年裏,瑞典人一直惦念著這艘沉沒在家門口的大船,並分別在1747年、1800年和1906年對它進行了三次小規模的打撈。在幾次打撈中,打撈出大量的中國瓷器、茶葉、香料和絲綢,同時考古學家也在打撈出的物品中發現了完整的船上設備和船員日記等珍貴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