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來,人類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其代價是陸地上的許多資源幾乎被消耗殆盡,連淡水和糧食也告急了。地球上的陸地已難以承受60億人的壓力。海洋資源恰恰能解決人類的需要,人類未來的發展將要依靠海洋裏的寶物。
人類還得回到海洋中去
海洋孕育了生命。最初的生物是幾十億年前在海水裏產生的浮遊生物和細菌,它們以後逐步進化成各種植物和動物。其中一部分在海平麵下降的地質年代習慣了陸地生活,登陸成為兩棲或陸生生物;一部分仍然留在海裏;還有些陸地生物又從陸上回到海裏生活。
人類也是從海洋微生物進化而來的有智慧的動物。
有的科學家認為人類從胚胎發展成嬰兒的過程是整個進化過程的縮影,圍繞在胎兒周圍的羊水的成分與海水幾乎一樣。還有些醫生建議婦女在水中分娩,教給嬰兒遊泳和在水中生活的能力,居然也成功了。小孩差不多都喜歡玩水,人的血液成分也與海水相似。
海洋對人類越來越重要,人類不得不回到海洋中去,重新學會在海洋裏生存,靠海洋的富饒資源養活自己。一位美國科學家說:“人類終究必須依賴海洋,我們隻有在海洋裏才找得到充分的食物、礦產和水,來應付世界上迫切的需求。”可是人類已經進化成陸地上的動物,已不能適應海洋裏的生活了,人類回到海洋的過程將是困難和漫長的。
我國自古以來就興漁鹽之利,行舟楫之便,在利用海洋資源方麵走在世界前列。現在傳統的海洋產業——漁業和鹽業仍是世界第一,運輸業也居世界前幾名。而現代海洋產業的建立比國外發達國家晚了10~20年,傳統產業所用的技術也相當落後。但是自改革開放以來,海洋產業發展很快,20世紀80年代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長,90年代又提高到每年20%的增長速度,2006年已達18408億元。
青少年是21世紀的主人。首先,要認識海洋,了解海洋有哪些寶藏;然後要學會從海洋中獲取寶貴資源的知識和本領,也就是說要掌握打開海洋寶庫的金鑰匙。
尋找打開寶庫的金鑰匙
打開海洋寶庫的金鑰匙在哪裏呢?古人告訴我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把金鑰匙就是“器”——技術,包括認識海洋、開發海洋和保護海洋的技術。
海洋科學可使人類掌握海洋發展變化的規律,電子、機械、化工和生物工程的飛速發展更使海洋開發技術如虎添翼。各種相關的新技術、高技術在海洋開發中都有用武之地。可是,海洋環境有很多特殊的條件,無論多麼高明的技術,都不能直接搬過來就用,必須考慮到海洋的特點,克服許多困難,才能形成海洋開發的新技術、高技術。
海洋環境是嚴酷的:海水有很高的壓力,每10米水深增加0.1兆帕,10000米深的海溝底上的壓力有100兆帕,連深潛器的鋼殼都會被壓縮。海水對電磁波和光波的吸收本領特別大,隻有表麵的幾十米海水層照得進太陽光,100米以下就是漆黑一團了;由於電磁波難以在海水中傳播,在大氣中使用的一切通信手段在海水中就都失靈了。海水的溫度隨著深度而變,從海麵到溫躍層之間溫度緩緩降低。溫躍層位於水深500~1000米之間,是很薄的一層。在溫躍層以下,溫度保持在4℃左右,是一個寒冷的世界。海水中溶解的鹽對大多數金屬,尤其是鋼鐵有腐蝕作用,海水和大氣交界的海麵附近氧氣很充足,腐蝕作用更強。海水中溶解氧的成分遠遠不能滿足人呼吸的需要,人的肺也無法在海水中呼吸。放置在海水裏的儀器、設備的外殼必須是抗壓性和水密性很好的,否則強大的壓力會使外殼破裂,海水漏進去,腐蝕裏麵的儀器、設備,使其不能工作。海洋裏有些生物(如藤壺)會在儀器、設備上附著、生長,影響透光、透聲,使儀器、設備變“瞎”、變“聾”;這些粗糙的附著生物會使船航行時阻力增大,它們分泌的物質還會腐蝕金屬、水泥材料表麵。海水有潮汐漲落變化,發生風暴潮時水位變化會大大超過一般情況,造成災害。海流、波浪會衝擊置放在海中的設備和建在岸邊的工程,甚至可把巨輪打成兩截,把重達60千克重的石塊拋到28米高。海水結冰時產生很大的膨脹力,大到能把海上的采油平台擠塌,一般船舶都不能在冰凍的海麵航行。嚴酷的海洋環境,使許多科學家發出感歎:“登天難,下海比登天更難。”
人類不能望洋興歎。為了開發海洋中的各種資源,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堅持不懈地進行研究,克服了種種困難,開發出一大批海洋高新技術。在這些高新技術的基礎上,不但使海洋捕撈業、海鹽業、造船業和海運業這四項傳統海洋產業得到更新,還興起了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藥物開發、海洋油氣開發、海底礦產開采、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岸工程、近海工程、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觀測技術和海洋環保技術等新興的產業部門。
人類已經繁衍到60億這樣的天文數字,發展了大規模的工業、農業和服務業,除了消耗了陸地上大量的礦物、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氣)等不能再生的資源以外,還破壞了陸地上的土地、森林資源,工業廢水、廢渣、廢氣、汽車的尾氣、生活汙水和化學農藥等直接、間接地排到海洋裏,采油和運輸事故使成萬噸的石油溢入海洋中,造成大麵積汙染。可是海洋的自淨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我們不警覺起來,采取防治汙染的措施,就會破壞海洋這座寶庫,而且會危及人類自身的存在。
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的裏約熱內盧召開了環境發展首腦會議,會後發布的裏約宣言中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呼籲世界各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注意保持環境的健康,以使社會、經濟的發展能夠永遠、持續地進行。人類必須未雨綢繆,在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開發技術的同時,保護好海洋環境,大力發展海洋環境保護技術,以使海洋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