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多樣的海洋資源
海洋資源十分豐富,種類繁多,其基本屬性和用途均具多樣性。因此,對海洋資源的分類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公認的分類方案。
由於海洋資源屬於自然資源,按照自然資源是否可能耗竭的特征,將海洋資源分成耗竭性資源和非耗竭性資源兩大類;耗竭性資源按其是否可以更新或再生,又分為再生性資源和非再生性資源。再生性資源主要指由各種生物及由生物和非生物組成的生態係統。再生性資源在正確的管理和維護下,可以不斷更新和利用,如果使用管理不當則可能退化、解體並且有耗竭的可能。
海洋資源是一類特殊的自然資源,為強調和突出海洋資源本身的屬性和用途,采用根據屬性和用途對海洋資源進行分類的方法,以便於對海洋資源的研究、開發利用和保護。
根據屬性和用途,將海洋資源分為:海水及水化學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洋固體礦產資源、海洋油氣資源、海洋能資源、海洋空間資源和海洋旅遊資源7大類。每一大類可根據屬性和用途進一步細分類別。
海洋資源的分布
海洋地理基本知識
按地貌形態與水文的特征,海洋可以分為海與洋兩部分,海與洋連接處並無明顯的界限,所以常統稱為海洋。海洋不隻是代表一個地區,還代表著一個空間,可以自上而下被劃分為4個部分:表層水、水體、海床和底土,整個區域都是海洋資源的賦存環境。
(1)海洋的麵積、深度和分布地球表麵的麵積大約為5.1×10的8次方千米2,海洋的麵積為3.61×10的8次方千米2,大約占地球表麵積的70.8%。盡管海洋麵積占的比例很大,但海水隻是地球表麵上的一層薄膜。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為3795米,僅相當於地球半徑的1br1600,海洋的體積約為13.7×10的8次方千米3,相當於地球總體積的1br800。海水的總質量約為13.7×10的17次方噸,占地球總水量的97.2%。
以赤道為標準,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北半球海洋占其地表總麵積的60.7%,南半球海洋占其地表總麵積的80.9%。
(2)海洋地理單元劃分和特征海洋由洋、海、海灣和海峽等幾部分組成,主要部分為洋,其餘可視為附屬部分。
洋:遠離大陸,麵積廣闊,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並具有獨立的海流、潮汐、溫度、鹽度和密度的體係,不受大陸影響的水域稱為洋。大洋約占地球表麵積的63%,水色深,透明度大,鹽度較高,表麵鹽度的平均值約為3.5%,年變化小。洋底的沉積物多為鈣質、矽質軟泥和紅黏土。根據海岸線的輪廓等特征,全世界的大洋可以分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4個部分,它們大約占據了海洋總麵積的89%。
海:介於大陸與大洋之間的水域稱為海。海約占地球總麵積的7.8%,水色淺,透明度小,各海區具有各自的海流體係,海的潮波沒有獨立的係統,一般從大洋傳來,但其漲落幅度比大洋明顯。海的水深較淺,一般在2000~3000米,麵積較小。海水溫度受大陸影響大,隨季節更替有顯著的變化;鹽度則易受大陸徑流的影響;其透明度也較大洋低。海底沉積物多為陸生的砂、泥等。海底與海岸的形態,由於受到侵蝕與堆積的影響,變化較大。
根據海與洋的連接情況與一些地理標誌的識別,人們又把深入大陸,或者位於大陸之間,有海峽連接毗鄰海區的海域稱為地中海;把位於大陸邊緣,一麵以大陸為界,另一麵以半島、島嶼或以群島與大洋分開的海域叫做邊緣海。
海灣和海峽:是海或洋的附屬部分。海的一部分延伸入大陸,且其寬度深度逐漸減小的水域稱為海灣,海灣的外部通常以入口處海角與海角之間的連線為界限。海灣中的海水性質一般與其相鄰海洋的海水性質相近,在海灣中常出現最大潮差,例如:我國杭州灣的錢塘江潮馳名世界,潮差一般可達6~8米,最大時可達到12米。海洋中相鄰海區之間寬度較窄、深度較大的狹長條帶稱為海峽。海峽的主要特征是急流,尤其是潮流很大。海峽中的海流又常常上下或左右流向相反,底質則多為基岩或沙礫。
(3)海底形態近一個世紀來,由於技術的發展,海底的奧妙逐漸被人們所了解。從海岸向大洋方向,海底大致可以分成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等單元。
①大陸邊緣大陸邊緣是指大陸與海洋連接的邊緣地帶。依據坡度和深度,大陸邊緣可以分為大陸架、大陸坡、大陸基以及海溝和島弧。
大陸架:從岸線到水深200米的區域,平均坡度很小,約0°4’~0°7’,稱為大陸架,麵積約占海洋總麵積的7.5%。大陸架寬度因地區而異,在海岸山脈外圍,大陸架很窄,如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在沿岸平原外圍卻非常寬闊,如亞洲北冰洋沿岸寬度可達1300千米。世界各地大陸架的平均寬度大約為75千米。多數情況下,大陸架隻是海岸平原的陸地部分在水下的延伸。
大陸坡:陸架往下,坡度陡然增大,這個具有很大坡度的部分稱為大陸坡。大陸坡平均坡度4°17’,水深範圍為200~2500米。大陸坡呈帶狀環繞在大洋底周圍,寬度從十幾公裏到數百公裏不等。
大陸基:在大陸坡基部常有大麵積的、平坦的、由陸源物質經過濁流和滑塌作用堆積成的沉積裾,稱為大陸基(又稱大陸隆、大陸裙)。大陸基坡度一般僅有1br100~1br700,平均深度37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