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腸動物在分類學上屬於低等的原生動物。刺細胞是腔腸動物所特有的,它遍布於體表,觸手上特別多,因此腔腸動物又被稱為刺胞動物。
目前,在中國海記錄到各種海洋腔腸動物,共計是1010種,它們分別屬於腔腸動物門的三個綱。第一個綱是水螅水母綱,典型代表動物是水母,中國海已記錄456種;第二個綱是缽水母綱,典型代表動物是海蜇,中國海已記錄39種;第三個綱是珊瑚蟲綱,典型代表動物是珊瑚和海葵,中國海已記錄515種。
水母的身體呈盤狀或古鍾狀,分為傘蓋體和垂管兩部分。傘蓋體上方隆起的一麵稱為外傘,下方凹入的一麵稱為內傘,傘緣有一圈觸手,傘管呈長管狀,位於內傘中央,其末端有口。這種體型非常適合漂浮生活。
海蜇的身體分為傘部和口腕部兩部分。傘部是個體的上半部,隆起呈饅頭狀,直徑達50厘米,最大可達1米;膠質較堅硬,通常青藍色;觸手乳白色。口腕部為傘部以下部分,由內傘中央下垂的圓柱體和口柄組成,口腕8枚,缺裂成許多辦片。海蜇廣布於我國南北各海中,其中以浙江沿海最多。
海蜇可供食用,並可入藥。捕獲後以明礬和鹽處理,除去水分,洗淨後再用鹽漬,傘部稱為“蜇皮”,口腔稱為“蜇頭”。
珊瑚是生活在溫暖海洋中的一種腔腸動物,對水溫、鹽度、水深和光照條件都有比較嚴格的要求,適宜的海水溫度在25℃~29℃之間,鹽度在2.7%~4%,水深在20米以內,海水的透明度要高。它與晶瑩透明、在海洋中過著漂泊生活的海蜇以及素有“海底菊花”之稱的海葵都是本家。
珊瑚蟲的身體呈輻射對稱狀,體壁具有石灰質的外骨骼。與水母和海蜇不同,珊瑚蟲均在底棲生活。若按形態特征分,可將珊瑚分為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兩大類。造礁珊瑚因為有單細胞的蟲黃藻與之共生,鈣化生長速度快,所以能造礁;而非造礁珊瑚由於沒有蟲黃藻與之共生,鈣化生長速度慢,所以不能造礁。造礁珊瑚僅生活在熱帶淺水海域,故又稱淺水珊瑚;而非造礁珊瑚多棲息於世界海洋的深水區,則稱為深水珊瑚或冷水珊瑚。
種類繁多的遊泳動物
善於遊泳是魚類又一重要特征。魚在海水中遊泳輕鬆自如、姿態優美,令人羨慕不已。人們希望也能像魚兒那樣,在水中生活。有些魚長有像鳥兒一樣的翅膀,可以飛到水麵上空,滑翔數百米。如果你有機會到中國的南沙群島海域去航行,在船頭便會不斷地有成群的飛魚飛翔兩側,就像馬車走在田野裏不斷哄起成群的麻雀一樣。有些魚類有著燦爛的七色花紋,在海水裏優雅地跳著舞步。有些魚能夠發光,為自己在黑暗中照明。
腔腸動物在分類學上屬於低等的原生動物。刺細胞是腔腸動物所特有的,它遍布於體表,觸手上特別多,因此腔腸動物又被稱為刺胞動物。
目前,在中國海記錄到各種海洋腔腸動物,共計是1010種,它們分別屬於腔腸動物門的三個綱。第一個綱是水螅水母綱,典型代表動物是水母,中國海已記錄456種;第二個綱是缽水母綱,典型代表動物是海蜇,中國海已記錄39種;第三個綱是珊瑚蟲綱,典型代表動物是珊瑚和海葵,中國海已記錄515種。
水母的身體呈盤狀或古鍾狀,分為傘蓋體和垂管兩部分。傘蓋體上方隆起的一麵稱為外傘,下方凹入的一麵稱為內傘,傘緣有一圈觸手,傘管呈長管狀,位於內傘中央,其末端有口。這種體型非常適合漂浮生活。
海蜇的身體分為傘部和口腕部兩部分。傘部是個體的上半部,隆起呈饅頭狀,直徑達50厘米,最大可達1米;膠質較堅硬,通常青藍色;觸手乳白色。口腕部為傘部以下部分,由內傘中央下垂的圓柱體和口柄組成,口腕8枚,缺裂成許多辦片。海蜇廣布於我國南北各海中,其中以浙江沿海最多。
海蜇可供食用,並可入藥。捕獲後以明礬和鹽處理,除去水分,洗淨後再用鹽漬,傘部稱為“蜇皮”,口腔稱為“蜇頭”。
珊瑚是生活在溫暖海洋中的一種腔腸動物,對水溫、鹽度、水深和光照條件都有比較嚴格的要求,適宜的海水溫度在25℃~29℃之間,鹽度在2.7%~4%,水深在20米以內,海水的透明度要高。它與晶瑩透明、在海洋中過著漂泊生活的海蜇以及素有“海底菊花”之稱的海葵都是本家。
珊瑚蟲的身體呈輻射對稱狀,體壁具有石灰質的外骨骼。與水母和海蜇不同,珊瑚蟲均在底棲生活。若按形態特征分,可將珊瑚分為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兩大類。造礁珊瑚因為有單細胞的蟲黃藻與之共生,鈣化生長速度快,所以能造礁;而非造礁珊瑚由於沒有蟲黃藻與之共生,鈣化生長速度慢,所以不能造礁。造礁珊瑚僅生活在熱帶淺水海域,故又稱淺水珊瑚;而非造礁珊瑚多棲息於世界海洋的深水區,則稱為深水珊瑚或冷水珊瑚。
種類繁多的遊泳動物
善於遊泳是魚類又一重要特征。魚在海水中遊泳輕鬆自如、姿態優美,令人羨慕不已。人們希望也能像魚兒那樣,在水中生活。有些魚長有像鳥兒一樣的翅膀,可以飛到水麵上空,滑翔數百米。如果你有機會到中國的南沙群島海域去航行,在船頭便會不斷地有成群的飛魚飛翔兩側,就像馬車走在田野裏不斷哄起成群的麻雀一樣。有些魚類有著燦爛的七色花紋,在海水裏優雅地跳著舞步。有些魚能夠發光,為自己在黑暗中照明。
海洋魚類的生存區域遍布海水的各個層次。生活在海洋中上層的魚是人類捕撈的主要對象。底棲魚類在海底爛泥上覓食,漁民的網具不易捕捉到它們。深海底層的魚類必須能夠承受巨大的壓力、寒冷、黑暗以及食物缺乏等嚴酷的環境。有些魚從生到死整個生活區域分成海洋和內陸淡水區域兩部分。鰻魚又細有長,像蛇一樣,沒有鱗甲。但是,鰻魚實實在在是魚類大家族的一員。雌雄成年鰻在海洋裏交配產卵並雙雙死在那裏。鮭魚(大馬哈魚)正好相反,它們在江河、湖泊淡水中產卵並孵化出幼魚,再遊到海洋中生長。我國東北黑龍江、鬆花江、圖們江、烏蘇裏江和興凱湖都是北太平洋鮭魚的產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