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魚類繁殖(產卵、育幼)、覓食和越冬需要追逐適宜的海水溫度環境,而作有規律的遠距離遷徙的現象叫做“洄遊”。魚類洄遊的時間、路線和目的很有規律。魚類洄遊是成群結隊的,便於捕撈獲得豐收,形成“魚汛”。因此,掌握魚類洄遊規律,對於捕撈生產十分重要。
古老而頑強的爬行動物
海洋爬行動物包括海龜和海蛇兩類。這兩類爬行動物主要生產於暖水海洋中,位於北半球暖溫帶的近海,隻是偶然的機會,在夏、秋季海水溫度升高的時候才能發現其行跡,而且數量也較少。
(1)海龜
海龜是海洋龜類的總稱。生活在我國海洋中的海生龜類有5種(全世界也隻有7種),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島和廣東省惠東縣港口,其次在海南省三亞市郊沿海和陵水縣沿海。中國海記錄的海龜有棱皮龜、海龜、幅龜、玳瑁和麗龜等5種,都是國家級保護動物。
海龜是現今海洋世界中軀體最大的爬行動物。其中個體最大的要算是棱皮龜了,它最大體長可達2.5米,體重約1000千克,堪稱海龜之王。
海龜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海洋裏,以魚、蝦、蟹和貝為食。有的種類,如玳瑁、海龜,還吃海藻。
每年到產卵季節,海龜就會不遠萬裏、漂洋過海回到它們出生時的故土,到陸上產卵。產卵場必定是沙子細(沙粒直徑為0.05~0.2毫米)、滿潮時潮水達不到的沙灘。沙灘寬闊而且坡度平緩,前麵沒有岩礁等大的障礙物,以朝南最好。
每年的5~8月是它們的生殖季節。
海龜卵的大小、形狀很像乒乓球。溫暖的陽光和舒適的沙窩造成一個理想的孵化床,小海龜在卵中慢慢地孕育變化。沙地溫度在28~30℃時,大約經曆60個晝夜,小海龜便破殼而出,本能地紛紛爬進白浪滔滔的大海。在大海的搖籃裏開始了自己艱難的生活,循著祖先走過的路徑去遊曆大洋。大約經過7~8年時間達到性成熟,它們又開始生兒育女。成年的海龜,不論漫遊到哪裏,每年都要千裏迢迢返回“故鄉”產卵。
海龜是一類十分溫順而又十分可愛的動物。它們全身都是寶,龜板是貴重的藥材和工藝品原料,肉可食用,脂肪是製造高級香皂和化妝品的原料。
(2)海蛇
海蛇是一類終生生活於海水中的毒蛇。海蛇的鼻孔朝上,有辦膜可以合閉,吸入空氣後,可關閉鼻孔潛入水下達10分鍾之久。身體表麵有鱗片包裹,鱗片下麵是厚厚的皮膚,可以防止海水滲入和體液的喪失。舌下的鹽腺,具有排出隨食物進入體內的過量鹽分的機能。小海蛇體長0.5米,大海蛇可達3米左右。它們棲息於沿岸近海,特別是半鹹水河口一帶,以魚類為食。除極少數海蛇產卵外,其餘均產仔,為卵胎生動物。
我國有海蛇19種,廣泛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浙江、山東和遼寧等省的沿岸近海。常見的有青環海蛇、平頦海蛇和長吻海蛇。海蛇可供藥用,具有祛風止痛、活血通絡和滋補強身的功效。
形態各異的哺乳動物
熱血的、胎生的、以母乳哺育幼獸的海洋動物叫做海洋哺乳動物,也可以稱它們為海洋中的野生獸類。
鯨是海洋中的哺乳動物。鯨的種類很多,個體有大有小。最大的一種叫藍鯨,長達30多米,重達160多噸,每天要吃2噸食物。因此說,藍鯨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鯨是用肺呼吸的。科學家研究證明,鯨是一種原來生活在陸地又重新返回海洋的動物。說它“重返”海洋,是因為理論上它們最早的祖先也是從海洋裏產生的。鯨一口氣能在水下憋上5~10分鍾,有的能憋上一個小時。鯨到水麵上換氣時,呼出廢氣的噴氣壓力很大,連氣加水就像間歇噴泉一樣的衝天水柱高達十幾米,十分壯觀。
在聰明智慧方麵與人類最為接近的海洋動物是海豚。海豚也是鯨類家族的一員,是一種小型的鯨。海豚能夠接受人的訓練,聽從人的命令,到水下執行任務。
海獅、海豹、海象、海狗、海牛和海獺都是哺乳動物。看上去非常醜陋的海牛,在中國卻有一個非常迷人的名字——“美人魚”。“美人魚”的學名叫做儒艮,聽起來也很文雅。儒艮生活在亞洲熱帶海洋裏,我國南海沿岸就有分布。
它們用尾肢踩水,露出半個身子,在海麵上用前肢抱著幼崽喂奶。遠遠看去,像個正在給小孩喂奶的少婦。中國的文人見了,便給它們起名“美人魚”。
自由自在的飛禽動物
海洋的上空也是不寂寞的。翱翔在海洋上空、從海洋裏獲取食物的鳥類有8000多種,約占世界已知鳥類種數的30%。雖然它們為了孵蛋、養育幼鳥,需要在陸地上築巢,但是它們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海洋上或在飛越大洋中度過的。
一提起海鳥,人們往往會想到海鷗、海燕和信天翁,其實,海鳥的種類很多。人們習慣把海鳥分為兩大類:一類被稱為大洋性海鳥,如信天翁,這種鳥在遠離大陸的大洋上空生活,除繁殖期外,幾年可以不著陸;另一類為海岸性海鳥,如海鷗、軍艦鳥,這種鳥白天出海覓食,天黑返回陸地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