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沉睡在海底的寶藏(1 / 3)

地震是在地層裏發生的,人們不能鑽到海底地層裏去誘發地震。產生人工地震時,從海麵上的地球物理勘探船上投下炸彈,使它在一定的深度爆炸,爆炸波傳到海底表麵,一部分透到地層中去,激起地層震動,這就是人工製造地震的辦法。炸彈不容易控製,還有一定的危險性,於是設計了爆炸聲源。這種地震源有許多種,最簡單的是模仿雷電,製造兩個電極,用高電壓在極間放電,產生很強的電火花,同時產生爆炸波。讓壓縮空氣或者燃燒產生的高壓氣體突然釋放出來,推動活塞,或者使它穿過小孔以後突然膨脹,也能產生爆炸波,這種設備叫做氣槍。很強的爆炸波遇到海底地層的交界麵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被反射回來,另一部分繼續前進,但是折射了一個角度,到了下一個交界麵再反射,這些從各個界麵反射回來的波經過地層重新回到海水中,依次傳到海麵附近。在勘探船的尾部拖著的漂浮電纜,其實是一串接收換能器,各個接收換能器在不同的時刻接收到不同地層界麵反射、折射回來的波。把這些成百上千的接收換能器接收到的信號集中到勘探船上的記錄器和計算機中,每個地層界麵都在記錄圖中反映成一條線,一目了然。地質專家從記錄圖就可以判斷出有沒有油氣田。在海底表麵上設計好的地方布上自動記錄的地震儀,這些地震儀可在不同時間從不同方向記錄人工地震所產生的地震波。要想準確地探測,一根漂浮電纜不夠,一個地震源也不夠,可以用多個地震源順序引爆,船後拖曳幾根漂浮電纜。這樣,接收到的信息可以通過計算機運算後畫出立體的圖像,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對於複雜的地質結構,隻看一個平麵,不能確認地層結構和油氣資源,可能把油田漏掉,從立體圖上看就萬無一失了。

經驗豐富的專家也難免發生錯誤或疏忽,於是人們把專家判斷地層的集體智慧和經驗輸進計算機,研製出“專家係統”,用它來解釋地震記錄,既節省人力,又可以避免錯誤。

我們在前麵介紹過地層剖麵儀,可以用聲波從垂直方向,也就是從上方探查地層構造,船向前航行,記錄出來的就是航線以下的地層情況。用地層剖麵儀探查的地層深度比用地震法淺得多,因此也細致一些。

根據地球物理勘探船上記錄下來的地震波形圖就斷定海底有沒有石油還過於武斷,再說也沒有辦法精確計算儲量。但是有了這種客觀的知識,就可以選擇最有希望的站位打探井了。選擇探井位置是一件風險很大、需要深思熟慮的事,如果考慮不周,選錯地方,幾千萬元的投資就白白沒了。打探井時用旋轉的鑽頭引導空心的鑽杆向地層鑽進,從空心鑽杆中取出岩芯。在實驗室裏用化學方法化驗岩芯的成分,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它的結構,可以從中分析出結果。現代化的鑽井裏有力學的、電磁的和聲學的傳感器,可同時把井裏的情況測量出來,傳到井上,包括地層分界、各地層的力學性質和電磁學性質、地下的壓力和溫度等。探井裏的壓力高達10兆帕以上,溫度高達100℃以上,對測量用的傳感器提出很高的要求。把井由自動測得的結果與從岩芯分析得到的結果結合起來研究,就可以得到這口探井的位置有沒有油,有多少油,開采時應該怎樣設計油井等必要的知識了。

地震是在地層裏發生的,人們不能鑽到海底地層裏去誘發地震。產生人工地震時,從海麵上的地球物理勘探船上投下炸彈,使它在一定的深度爆炸,爆炸波傳到海底表麵,一部分透到地層中去,激起地層震動,這就是人工製造地震的辦法。炸彈不容易控製,還有一定的危險性,於是設計了爆炸聲源。這種地震源有許多種,最簡單的是模仿雷電,製造兩個電極,用高電壓在極間放電,產生很強的電火花,同時產生爆炸波。讓壓縮空氣或者燃燒產生的高壓氣體突然釋放出來,推動活塞,或者使它穿過小孔以後突然膨脹,也能產生爆炸波,這種設備叫做氣槍。很強的爆炸波遇到海底地層的交界麵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被反射回來,另一部分繼續前進,但是折射了一個角度,到了下一個交界麵再反射,這些從各個界麵反射回來的波經過地層重新回到海水中,依次傳到海麵附近。在勘探船的尾部拖著的漂浮電纜,其實是一串接收換能器,各個接收換能器在不同的時刻接收到不同地層界麵反射、折射回來的波。把這些成百上千的接收換能器接收到的信號集中到勘探船上的記錄器和計算機中,每個地層界麵都在記錄圖中反映成一條線,一目了然。地質專家從記錄圖就可以判斷出有沒有油氣田。在海底表麵上設計好的地方布上自動記錄的地震儀,這些地震儀可在不同時間從不同方向記錄人工地震所產生的地震波。要想準確地探測,一根漂浮電纜不夠,一個地震源也不夠,可以用多個地震源順序引爆,船後拖曳幾根漂浮電纜。這樣,接收到的信息可以通過計算機運算後畫出立體的圖像,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對於複雜的地質結構,隻看一個平麵,不能確認地層結構和油氣資源,可能把油田漏掉,從立體圖上看就萬無一失了。

經驗豐富的專家也難免發生錯誤或疏忽,於是人們把專家判斷地層的集體智慧和經驗輸進計算機,研製出“專家係統”,用它來解釋地震記錄,既節省人力,又可以避免錯誤。

我們在前麵介紹過地層剖麵儀,可以用聲波從垂直方向,也就是從上方探查地層構造,船向前航行,記錄出來的就是航線以下的地層情況。用地層剖麵儀探查的地層深度比用地震法淺得多,因此也細致一些。

根據地球物理勘探船上記錄下來的地震波形圖就斷定海底有沒有石油還過於武斷,再說也沒有辦法精確計算儲量。但是有了這種客觀的知識,就可以選擇最有希望的站位打探井了。選擇探井位置是一件風險很大、需要深思熟慮的事,如果考慮不周,選錯地方,幾千萬元的投資就白白沒了。打探井時用旋轉的鑽頭引導空心的鑽杆向地層鑽進,從空心鑽杆中取出岩芯。在實驗室裏用化學方法化驗岩芯的成分,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它的結構,可以從中分析出結果。現代化的鑽井裏有力學的、電磁的和聲學的傳感器,可同時把井裏的情況測量出來,傳到井上,包括地層分界、各地層的力學性質和電磁學性質、地下的壓力和溫度等。探井裏的壓力高達10兆帕以上,溫度高達100℃以上,對測量用的傳感器提出很高的要求。把井由自動測得的結果與從岩芯分析得到的結果結合起來研究,就可以得到這口探井的位置有沒有油,有多少油,開采時應該怎樣設計油井等必要的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