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名家名畫介紹(上)(1 / 3)

二、拉斐爾

拉斐爾(1483~1520年)比達·芬奇、米開朗琪羅都晚出生,卻比米開朗琪羅早死40多年,僅比達·芬奇晚死1年,是相當短命的藝術家。

如果要用幾個字來形容拉斐爾,那就是溫和、圓融、愉快、優美。不僅畫畫如此,待人也是如此。他跟達·芬奇、米開朗琪羅一樣,身處熱愛文化藝術的教皇朱力阿斯二世的威嚴統治之下。但是,拉斐爾卻跟朱力阿斯二世處得很好,隨後的利奧十世,也最喜歡拉斐爾。拉斐爾是個人見人愛的年輕人。

這種特質,當然影響他的畫風。

1.聖母像——世間有絕對美的存在

拉斐爾最著名的,就是他的聖母像。他的聖母像是平民式的母親,純樸,善良,和藹,可親,充滿母愛與人情味。聖母的膝下有兩個孩子玩耍,背景是優美的田園風光,完全沒有禁欲主義色彩。他是透過聖母,歌頌普通女性之美,表現他的人文主義思想。拉斐爾的聖母美的不得了,這種美,是集中所有美女的特質,絕不可能在任何一個美女身上找到如此完美的形式。因此,拉斐爾又透過聖母,表達他的信念,他相信有一種理想美,這世間是有著絕對美的。

這種和諧與理想的人文主義特質,在拉斐爾處理梵蒂岡簽字大廳的壁畫時,又是用另一種主題呈現的。

文藝複興,是透過對希臘羅馬藝術文化的研究,而走出中世紀的美學概念的。當時,學者們收集古文物,尤其是希臘羅馬時代的藝術品,可謂一股風潮。但也因此,很多希臘羅馬神話、希臘羅馬哲學,隨之走入基督教會。這種基督教遭遇異教、基督教遭遇希臘羅馬文化的衝擊,一定是很激烈的。

2.雅典學院——神學、哲學、神話、信仰兼容並蓄

拉斐爾25歲那年,朱力阿斯二世邀請拉斐爾為梵蒂岡宮的簽字大廳畫壁畫。

這種莊嚴肅穆的場所,壁畫內容該畫什麼呢?拉斐爾與教皇、學者們交換意見許久以後,決定依據詩人德拉欣雅杜爾的詩來配畫,以歌頌神學、哲學、詩歌、法學為內容。

拉斐爾在四麵牆上畫了四幅壁畫:神學的“聖禮之爭(或教義之爭)”、哲學的“雅典學院”、詩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學的“三德”。聖禮的辯論這幅壁畫,拉斐爾將之切割成上下兩部分,上為上帝、耶穌、鴿子、施洗約翰、馬利亞與使徒們;中間為翻開福音書的小天使;下為爭論彌撒聖體的聖徒們,內有多明我、方濟各、托馬斯阿奎那、但丁等。還有四位製訂教義的教會之父哲羅姆、格裏戈利、阿甫羅西、奧古斯丁。拉斐爾透過不同時期人物的彙集,表達出神學與教義之成形,是在曆史中、在各路賢者的參與中彙集而出的智能,它們包括研究聖經、思想、禱告、信仰、實踐與爭辯的種種過程。而這整個曆史過程,上帝都有參與。

二、拉斐爾

拉斐爾(1483~1520年)比達·芬奇、米開朗琪羅都晚出生,卻比米開朗琪羅早死40多年,僅比達·芬奇晚死1年,是相當短命的藝術家。

如果要用幾個字來形容拉斐爾,那就是溫和、圓融、愉快、優美。不僅畫畫如此,待人也是如此。他跟達·芬奇、米開朗琪羅一樣,身處熱愛文化藝術的教皇朱力阿斯二世的威嚴統治之下。但是,拉斐爾卻跟朱力阿斯二世處得很好,隨後的利奧十世,也最喜歡拉斐爾。拉斐爾是個人見人愛的年輕人。

這種特質,當然影響他的畫風。

1.聖母像——世間有絕對美的存在

拉斐爾最著名的,就是他的聖母像。他的聖母像是平民式的母親,純樸,善良,和藹,可親,充滿母愛與人情味。聖母的膝下有兩個孩子玩耍,背景是優美的田園風光,完全沒有禁欲主義色彩。他是透過聖母,歌頌普通女性之美,表現他的人文主義思想。拉斐爾的聖母美的不得了,這種美,是集中所有美女的特質,絕不可能在任何一個美女身上找到如此完美的形式。因此,拉斐爾又透過聖母,表達他的信念,他相信有一種理想美,這世間是有著絕對美的。

這種和諧與理想的人文主義特質,在拉斐爾處理梵蒂岡簽字大廳的壁畫時,又是用另一種主題呈現的。

文藝複興,是透過對希臘羅馬藝術文化的研究,而走出中世紀的美學概念的。當時,學者們收集古文物,尤其是希臘羅馬時代的藝術品,可謂一股風潮。但也因此,很多希臘羅馬神話、希臘羅馬哲學,隨之走入基督教會。這種基督教遭遇異教、基督教遭遇希臘羅馬文化的衝擊,一定是很激烈的。

2.雅典學院——神學、哲學、神話、信仰兼容並蓄

拉斐爾25歲那年,朱力阿斯二世邀請拉斐爾為梵蒂岡宮的簽字大廳畫壁畫。

這種莊嚴肅穆的場所,壁畫內容該畫什麼呢?拉斐爾與教皇、學者們交換意見許久以後,決定依據詩人德拉欣雅杜爾的詩來配畫,以歌頌神學、哲學、詩歌、法學為內容。

拉斐爾在四麵牆上畫了四幅壁畫:神學的“聖禮之爭(或教義之爭)”、哲學的“雅典學院”、詩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學的“三德”。聖禮的辯論這幅壁畫,拉斐爾將之切割成上下兩部分,上為上帝、耶穌、鴿子、施洗約翰、馬利亞與使徒們;中間為翻開福音書的小天使;下為爭論彌撒聖體的聖徒們,內有多明我、方濟各、托馬斯阿奎那、但丁等。還有四位製訂教義的教會之父哲羅姆、格裏戈利、阿甫羅西、奧古斯丁。拉斐爾透過不同時期人物的彙集,表達出神學與教義之成形,是在曆史中、在各路賢者的參與中彙集而出的智能,它們包括研究聖經、思想、禱告、信仰、實踐與爭辯的種種過程。而這整個曆史過程,上帝都有參與。

“聖禮的辯論”正對麵就是“雅典學院”。兩畫對稱,用以表明“啟示的真理”(神學教義)與“理性探求真理”(哲學)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