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和緩的下坡路時遇到的阻力最小,沿著直線運動是僅次於它的活動方式。然而走直線在使我們感到最不疲勞這方麵卻不是僅次於走下坡的活動方式。休息當然使人鬆弛舒暢,可是還有一種運動比休息更使人鬆弛舒暢,那就是一種時上時下的和緩的搖擺運動。搖動比絕對的靜止更易於使孩子入睡。在那種年紀,幾乎沒有任何活動比輕輕地舉上降下給人更大的快感了。保姆和孩子們的玩耍方法,以及孩子們視為心愛娛樂的蕩秋千,都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大多數人一定曾經注意到自己坐在一輛舒服的馬車裏,在和緩地上下起伏不平坦的草地上疾馳時所體驗到的那種感覺。這給人以一種更好的美的觀念,這比其他任何東西都能更好地指明美的可能原因。相反地,當一個人坐車在一條崎嶇的、鋪碎石的、起伏不平的道路上疾馳時,由於突然的崎嶇不平而感到的痛苦則說明為什麼類似的視覺、感覺和聲音同美如此格格不入。對於感覺來說,無論我把我的手沿著具有一定形狀的物體的表麵移動,或者這樣的物體沿著我的手移動,在其效果上是完全相同的,或者差不多是相同的。但是,讓我們把這種感覺的類似再反過去應用於眼睛,假如呈現在感官麵前的物體具有一種波浪形起伏的表麵,使從它反射出來的光線連續不斷緩慢地從最強的光向最弱的光偏移(在表麵逐漸起伏的情況下總是這樣),那麼它對眼睛或觸覺產生的影響一定是完全相似的。在這兩者之中,它對一個是直接起作用的,對另一個則間接起作用。假如構成這個物體的表麵線條不是始終不變或者以一種方式變化從而可能叫人厭倦或使注意力渙散的話,那麼這個物體將是美的。變化本身也必須繼續不斷。
殘廢與醜
[英國]培根
他們比別人聰明,對缺陷更有洞察力,以便隨時準備反擊和報複。
殘廢和醜陋的人通常向自然報複。自然欺負他們,他們也欺負自然,一報還一報。他們中間的大多數,正如《聖經》所說,是“天性涼薄”的,所以他們對自然進行報複。肉體與靈魂之間的確存在著自然的比例關係,而如果自然在一個地方犯了錯誤,那麼,很有理由擔心,它在另一個地方也會冒險。但由於人享有選擇自己的精神結構形式的權利,那麼,在他的肉體缺陷還沒有變化的條件下,那些決定氣質的星宿有時會被科學和美德的光輝所遮掩,正如小星的弱光被太陽的強光所遮掩一樣。因此,最好不要把殘疾和醜看成是凶惡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特征,而應把它僅僅看作是一個很少不引起後果的原因。凡是身帶招致輕蔑的缺點(它是無法擺脫的)的人,都經常會努力去抵禦這種鄙視。正因為這樣,殘疾人往往是非常勇敢的。起初是為了自衛,後來卻成了習慣。同一原因使他們比別人聰明,對缺陷更有洞察力,以便隨時準備反擊和報複。其次,殘疾本身也預先防止了在這方麵自然條件比他們優越,永遠有權隨心所欲地鄙視他們的人對他們的妒忌。他們天生的不利條件使競爭角逐的對手失去警惕,以為他們永無升遷的可能。
我們走和緩的下坡路時遇到的阻力最小,沿著直線運動是僅次於它的活動方式。然而走直線在使我們感到最不疲勞這方麵卻不是僅次於走下坡的活動方式。休息當然使人鬆弛舒暢,可是還有一種運動比休息更使人鬆弛舒暢,那就是一種時上時下的和緩的搖擺運動。搖動比絕對的靜止更易於使孩子入睡。在那種年紀,幾乎沒有任何活動比輕輕地舉上降下給人更大的快感了。保姆和孩子們的玩耍方法,以及孩子們視為心愛娛樂的蕩秋千,都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大多數人一定曾經注意到自己坐在一輛舒服的馬車裏,在和緩地上下起伏不平坦的草地上疾馳時所體驗到的那種感覺。這給人以一種更好的美的觀念,這比其他任何東西都能更好地指明美的可能原因。相反地,當一個人坐車在一條崎嶇的、鋪碎石的、起伏不平的道路上疾馳時,由於突然的崎嶇不平而感到的痛苦則說明為什麼類似的視覺、感覺和聲音同美如此格格不入。對於感覺來說,無論我把我的手沿著具有一定形狀的物體的表麵移動,或者這樣的物體沿著我的手移動,在其效果上是完全相同的,或者差不多是相同的。但是,讓我們把這種感覺的類似再反過去應用於眼睛,假如呈現在感官麵前的物體具有一種波浪形起伏的表麵,使從它反射出來的光線連續不斷緩慢地從最強的光向最弱的光偏移(在表麵逐漸起伏的情況下總是這樣),那麼它對眼睛或觸覺產生的影響一定是完全相似的。在這兩者之中,它對一個是直接起作用的,對另一個則間接起作用。假如構成這個物體的表麵線條不是始終不變或者以一種方式變化從而可能叫人厭倦或使注意力渙散的話,那麼這個物體將是美的。變化本身也必須繼續不斷。
殘廢與醜
[英國]培根
他們比別人聰明,對缺陷更有洞察力,以便隨時準備反擊和報複。
殘廢和醜陋的人通常向自然報複。自然欺負他們,他們也欺負自然,一報還一報。他們中間的大多數,正如《聖經》所說,是“天性涼薄”的,所以他們對自然進行報複。肉體與靈魂之間的確存在著自然的比例關係,而如果自然在一個地方犯了錯誤,那麼,很有理由擔心,它在另一個地方也會冒險。但由於人享有選擇自己的精神結構形式的權利,那麼,在他的肉體缺陷還沒有變化的條件下,那些決定氣質的星宿有時會被科學和美德的光輝所遮掩,正如小星的弱光被太陽的強光所遮掩一樣。因此,最好不要把殘疾和醜看成是凶惡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特征,而應把它僅僅看作是一個很少不引起後果的原因。凡是身帶招致輕蔑的缺點(它是無法擺脫的)的人,都經常會努力去抵禦這種鄙視。正因為這樣,殘疾人往往是非常勇敢的。起初是為了自衛,後來卻成了習慣。同一原因使他們比別人聰明,對缺陷更有洞察力,以便隨時準備反擊和報複。其次,殘疾本身也預先防止了在這方麵自然條件比他們優越,永遠有權隨心所欲地鄙視他們的人對他們的妒忌。他們天生的不利條件使競爭角逐的對手失去警惕,以為他們永無升遷的可能。
對於大智者來說,殘疾反倒成了升遷的工具,成了使人飛黃騰達的條件。古時的君主(在某些國家裏現在仍然如此)對太監非常信任,因為備嚐鄙視的人,通常十分忠於唯一的庇護者。但是,給予他們的信任隻是一些帶屈辱性質的囑咐:不是把他們當作大臣和才華出眾的將軍,而是叫他們充當奸細和密探。貌醜的人也是這樣,由於我們已經指出的同一原因,如果他們是有魄力的人,那麼,他們敢於去做一切,以擺脫鄙視,——不管是通過建立德行還是犯下罪行的途徑。因此,不必感到驚訝,這些被自然欺負了的人們有時成了偉大的人物,像阿蓋西勞斯、杉格爾、伊索、加斯喀都是這樣,蘇格拉底以及許多別的人也可以歸入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