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有代溝無法聊天,隻是沒找對方法(2 / 2)

比如,如果家長想要了解孩子當天在學校過得如何,不要直接問“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或是“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這種問題,因為孩子的思維不同於大人,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不妨改問:“你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

當孩子說出英語、語文、自然的時候,你就有機會接著問:“喔!那自然課今天教什麼了啊?”孩子就會接著回答你的問題。這樣一來,話匣子打開了,聊天就會比較容易,也會持續下去。

隻要傾聽,不要說教

任何一段對話,隻要淪落到說教,那就沒法繼續聊下去了。和孩子聊天也一樣,最忌諱的就是說教。因此,想讓孩子放心地說出心裏話,和孩子輕鬆地聊聊天,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多說“你”,少說“我”,這樣話題才會源源不斷地繼續下去。

舉個例子,假設孩子今天被某個小朋友給打了,回家後跟媽媽訴說:“媽媽,×××今天打我。”

“哦,為什麼?”

“因為我要玩秋千,他不準我玩。”

“那你怎麼辦?”

“我就去玩別的了。”

“你怎麼不告訴老師呢?我不是教過你,別人欺負你就去告訴老師嗎?或是你直接跟這個小朋友說,公用的東西大家都可以玩!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嗎?”

如果家長采取的是這種說教式的聊天方式,那麼對話至此孩子一定是緊閉雙唇,不敢多說一句。相反,明智的家長會選擇繼續詢問:“哦,那你當時心裏有沒有覺得不舒服?”“如果你還想玩秋千,你該怎麼辦呢?”

這時,你就會聽到孩子真正的想法:“還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沒關係,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就好了!”“我很生氣啊!所以我就跟他說:‘我不跟你玩了!’”

孩子是渴望與大人聊天的,這從他們天真的眼神中就能看得出來,而且,當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裏話時,對他們來說,也是很大的紓解與快樂。

不要否定,隻要同理心

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上,很多家長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否定孩子的感受,比如,當孩子說“自然課無聊死了”的時候,家長往往會說:“自然課不無聊啊!大自然是多麼有趣啊……”隻要你這麼一說,話題就聊不下去了,因為孩子覺得你並不認同他說的話。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的感受、想法、擔心、欲望和需求。如果沒有人傾聽他的感受,那麼,他的感受和情緒很可能就會惡化,結果就是孩子不再信任家長,不會表達他的擔心。

為此,你需要以一顆同理心去感受孩子的想法,語調、用詞上也要保持中立,比較好的回答方式是:“喔,自然課很無聊啊,那你可以告訴我是什麼讓你覺得無聊嗎?”這樣的聊天可以讓孩子感覺到你們是“戰友”而不是“敵人”,可以幫你了解到孩子更多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難。

家庭需要經營,需要相處智慧,需要良好有效的溝通。跟年幼的孩子聊天時,不論他的話多麼幼稚、多麼奇怪,你都不要隨意亂發笑,而應保持誠懇、一本正經的態度,否則,孩子很容易覺得大人是在嘲笑他,而不願意繼續聊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