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讓孩子克服“學校恐懼症”(1 / 1)

學校恐懼症是兒童恐懼症中的一種,主要表現是:害怕上學,害怕參加考試。如果強迫恐懼症兒童去上學,他們會產生焦慮情緒和焦慮性身體不適,如麵色蒼白、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腹痛嘔吐、便急尿頻等;如果同意他們暫時在家休息,焦慮情緒和不適症狀很快就會得到緩解。孩子怕上學,可又深知不上學不行,於是內心產生了解不開的矛盾,很容易表現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腹痛嘔吐、便急尿頻等身體不適症狀。如果此時父母把孩子當成病人,會使孩子形成習慣反應,同時會給孩子“有病”的消極心理暗示,逐漸形成虛弱自我意識,易使孩子失去自信,不利於他們心理的健康成長。

活潑好動的強強樣樣討人喜歡,就是經常逃學。父母為此傷透了腦筋。訓斥、哄騙甚至打罵,都不起作用。一到上學時間,強強要麼頭暈,要麼肚子疼,隻要答應不送他去上學,他的病就一下子就好了。即使被迫去上學,他也經常逃學去玩耍。

童童剛入小學時天真活潑,認真好學,父母沒有過多操心。後來,為了讓她有個更好的學習環境,父母把她送到了一所重點小學,以為孩子會更加好學,成績會更好。可結果恰恰相反,過去童童回到家裏總是自覺地先做完作業,然後才去玩,可現在常常望著作業發呆;過去回到家裏總是滔滔不絕地與父母講同學、老師和學校的各種趣事,而現在變得沉默寡言。學習成績逐漸下降,童童對上學的恐懼也逐漸增強,於是經常逃學、生病,讓父母十分苦惱。

引起學校恐懼症的原因很多,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主要在於孩子的性格缺陷,如膽小多疑、過於謹慎敏感等。外因有二:一、父母的溺愛,致使孩子獨立性差,難以適應學校生活;二、父母、老師對孩子期望過高,超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而逐漸使其形成焦慮、自卑等心理問題,因而害怕學校、不想上學。

父母在確定孩子患上學校恐懼症後,就應幫助孩子重塑自信,讓孩子確信自己沒病,是個十分健康的孩子。要積極幫助孩子克服學校恐懼症,但不可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可按孩子的恐懼程度由輕到重實施以下步驟:

首先,請同學或請老師來家裏輔導孩子。

其次,父母先陪孩子在教室學習,然後讓孩子自己在教室學習,逐漸讓他在教室和幾個同伴一起學習。

再次,讓孩子在教室由老師單獨輔導,或在教室和幾個同伴一起聽老師輔導。

最後,讓孩子在教室正常上課。

具體糾正步驟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