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金明白形勢危急,拜見了幼天王,對洪仁玕等人說:“如今湖州是一座孤城,兵單糧少,四麵受敵,難以建都立業。”眾人讚同黃文金的意見,分析天朝江南各軍,唯有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兩支兵馬最大,上策是前往浙江建昌,與侍王、康王會合,渡江進入湖北,跳出湘軍、楚軍、淮軍的包圍圈,然後奪取荊襄,與皖鄂邊境的扶王陳得才大軍會合,天國才能振興。第二天,黃文金派弟弟昭王黃文英等護送幼天王回廣德,自己和洪仁玕留在湖州。過了幾天,楚軍蔣益澧等大舉進攻,太平軍傷亡慘重,黃文金與洪仁玕等隻得放棄湖州,率軍突圍,連夜趕到廣德護送幼天王,數萬人馬一起向江西進發。可惜,蔣益澧、劉典率領楚軍緊緊追趕,前有贛軍堵截,堵王黃文金在寧國中炮身亡,部下傷亡慘重軍心渙散。麵對圍追堵截,侍王李世賢南下去了。洪仁玕無奈,隻得帶著幼天王奔向廣信府的石城。左宗棠得知消息,派出幾路軍馬追擊。
太平軍圍攻英山縣,蔣凝學率軍固守。劉連捷、朱洪章、朱南桂率萬餘湘勇渡江,曾國藩又調派湘勇從桐城進剿英山,再調派李榕、王可升等軍八千人,從六安進援霍山。
隨著湖州被攻克,黃文金部被殲滅,太平軍人數雖然還有十多萬,但群龍無首軍心渙散,不少將領率部投降,官軍屢戰必勝。曾國藩清楚地看出,李鴻章的淮軍明顯超過了吉字營湘軍,朝廷對淮軍格外倚重。擔憂的是,九弟至今還對自己裁撤的決定不能理解,那些被裁撤部隊的將領還在九弟麵前發怨言,難保他們不會惹出什麼事端。
曾國藩絞盡腦汁,想到九弟國荃已經在金陵病了,幹脆奏請朝廷,讓他回籍養病。一旦九弟離開金陵,那些悍將便不得不死了心,自己兄弟才能長承恩眷。這事容不得跟他商量,必須即刻就辦。
怎麼才能說服九弟呢?他曾給九弟寫信說:“處大位而兼享大名,自古能有幾人深善末路者,總須設法將‘權位’二字推讓幾許,減去幾成,則晚節漸可以收場耳。”又想到九弟向來心胸狹窄,正好用前人的故事開導他。於是,他給九弟寫了一封短函:沅弟左右:弟肝氣不能平複,又懷抑鬱,深為可慮。弟不必鬱鬱。從古有大勳勞者,不過本身得一爵耳,弟則本身既掙一爵,又贈阿兄一爵。弟之贈送此禮,人或忽而不察,弟或謙而不居,而餘深知之,頃已詳告妻子知之,將來必遍告家人家族知之。而今以後,當與弟長保家族不衰之方。現遣荊七送來《範泰傳》一篇,願弟熟讀深思之。古來成大功大名者,除千載一郭汾陽外,恒有多少風波,多少災難,談何容易!願與吾弟兢兢業業,各懷臨深履薄之懼,以冀免幹大戾。
黃文金明白形勢危急,拜見了幼天王,對洪仁玕等人說:“如今湖州是一座孤城,兵單糧少,四麵受敵,難以建都立業。”眾人讚同黃文金的意見,分析天朝江南各軍,唯有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兩支兵馬最大,上策是前往浙江建昌,與侍王、康王會合,渡江進入湖北,跳出湘軍、楚軍、淮軍的包圍圈,然後奪取荊襄,與皖鄂邊境的扶王陳得才大軍會合,天國才能振興。第二天,黃文金派弟弟昭王黃文英等護送幼天王回廣德,自己和洪仁玕留在湖州。過了幾天,楚軍蔣益澧等大舉進攻,太平軍傷亡慘重,黃文金與洪仁玕等隻得放棄湖州,率軍突圍,連夜趕到廣德護送幼天王,數萬人馬一起向江西進發。可惜,蔣益澧、劉典率領楚軍緊緊追趕,前有贛軍堵截,堵王黃文金在寧國中炮身亡,部下傷亡慘重軍心渙散。麵對圍追堵截,侍王李世賢南下去了。洪仁玕無奈,隻得帶著幼天王奔向廣信府的石城。左宗棠得知消息,派出幾路軍馬追擊。
太平軍圍攻英山縣,蔣凝學率軍固守。劉連捷、朱洪章、朱南桂率萬餘湘勇渡江,曾國藩又調派湘勇從桐城進剿英山,再調派李榕、王可升等軍八千人,從六安進援霍山。
隨著湖州被攻克,黃文金部被殲滅,太平軍人數雖然還有十多萬,但群龍無首軍心渙散,不少將領率部投降,官軍屢戰必勝。曾國藩清楚地看出,李鴻章的淮軍明顯超過了吉字營湘軍,朝廷對淮軍格外倚重。擔憂的是,九弟至今還對自己裁撤的決定不能理解,那些被裁撤部隊的將領還在九弟麵前發怨言,難保他們不會惹出什麼事端。
曾國藩絞盡腦汁,想到九弟國荃已經在金陵病了,幹脆奏請朝廷,讓他回籍養病。一旦九弟離開金陵,那些悍將便不得不死了心,自己兄弟才能長承恩眷。這事容不得跟他商量,必須即刻就辦。
怎麼才能說服九弟呢?他曾給九弟寫信說:“處大位而兼享大名,自古能有幾人深善末路者,總須設法將‘權位’二字推讓幾許,減去幾成,則晚節漸可以收場耳。”又想到九弟向來心胸狹窄,正好用前人的故事開導他。於是,他給九弟寫了一封短函:沅弟左右:弟肝氣不能平複,又懷抑鬱,深為可慮。弟不必鬱鬱。從古有大勳勞者,不過本身得一爵耳,弟則本身既掙一爵,又贈阿兄一爵。弟之贈送此禮,人或忽而不察,弟或謙而不居,而餘深知之,頃已詳告妻子知之,將來必遍告家人家族知之。而今以後,當與弟長保家族不衰之方。現遣荊七送來《範泰傳》一篇,願弟熟讀深思之。古來成大功大名者,除千載一郭汾陽外,恒有多少風波,多少災難,談何容易!願與吾弟兢兢業業,各懷臨深履薄之懼,以冀免幹大戾。
曾國藩寫好短函,又在後麵加上兩句:“弟回籍之折,餘斟酌再三,非開缺不能回籍。平日則嫌其驟,功成身退,愈急愈好。”叫來荊七,命他專程將書籍和短函送交九爺。
左思右想,他覺得九弟如今處於風口浪尖,隨時會有不測之禍降臨,唯一的辦法是全身遠禍。八月二十四日是九弟四十一歲生日,自己去不成,寫了十三首七律製成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