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翰林磨性學聖人 儒生精進崇理學(3 / 3)

曾國藩心裏怦怦跳,趕緊從右側檢討行列裏跨出,跪在案前:“微臣曾國藩給皇上請安!微臣有負聖恩,請皇上責罰!”

“抬起頭來。”道光皇帝吩咐他。

曾國藩謝恩,抬起頭。

道光細細一看,眼前的曾國藩似乎比引見前略為發胖,臉色也較先前紅潤。但那雙三角眼,實在叫人有點不舒服,皇上隱隱後悔把這個人留在翰林院。再看他的裝束,七品補服漿洗得幹幹淨淨,但在肘彎處,分明綴了兩個大補丁,和周圍的人相比,不僅顯得寒酸,簡直是故意出醜!看到這,道光皇帝不禁想起乾隆年間江西巡撫的往事,那江西巡撫貪賄無數,故意穿破舊衣服進京麵聖,騙取乾隆“廉潔”的讚語,使得江西整個官場爭相效尤穿戴破舊,許多人取笑江西讓丐幫占據了。後來事情敗露,成了一大醜聞。想到這,道光皇帝心裏很是不悅,語氣也嚴厲了:“曾國藩,你的官服已經很舊了,怎麼不換一件呢?翰林院是國家臉麵,不僅要學儀天下,更要威儀天下。你身為七品檢討,乃大清官員,穿著補丁在翰林院進出,讓天下人怎麼看我大清?諸位卿家,你們說呢?”

“謝皇上聖諭,臣等謹記!”那些侍講學士平時就對曾國藩不怎麼順眼,如今皇上訓斥他,忙呼啦啦跪下,心裏卻存了幸災樂禍的念頭。

道光皇帝不看別人,仍然盯著曾國藩:“曾國藩,你說呢?”

曾國藩額頭上布滿汗珠,小心翼翼回答:“皇上教訓的是。但微臣以為,皇上授微臣檢討,為的是讓微臣專心編史著書,研究古今聖人治世經驗,以備將來到地方能做一個清正廉明的好官。如拋棄學問操守,而一味靠儀表裝點,則微臣有負皇上深恩。況微臣出身寒微,秉承勤儉家風,不願舉債裝扮儀表,請皇上明察!”

“哦——”道光皇帝微微一怔,又問:“曾國藩,你現在身為檢討,已經從國庫領取俸祿了。除掉日常用度,總不至於買不起一件新衣服吧?你該不是取巧吧?”

曾國藩暗暗思忖,皇上並非聖明,卻也並不昏庸,隻得如實說:“謝皇上聖諭!微臣得蒙天恩實授檢討後,當即領到全年俸祿三十六兩皇銀。微臣上謝天恩,下謝祖宗父母養育之恩,為祖上祠堂捐香火銀二兩,孝敬祖父母六兩,孝敬父母四兩,其餘自用。微臣原來住在會館,欠食宿費七十貫,用庶吉士服改裁七品官服,費用三十貫,做補服褲靴,費銀一兩三貫。微臣將兩個袖子縫上大補丁,為的寫字時保護,延長官服的壽命,好節省一點銀錢,給自己和老家子侄購書學習。微臣所言句句時實,不敢有絲毫取巧之心,請皇上明察!”

“噢,原來如此。”這一席話,反倒讓道光皇帝幾分高興起來。他望了望曾國藩那雙三角眼,仍然不放手:“補丁的事,就放過去了。你還沒有回答朕,‘飽食甘眠無用處’究竟是什麼意思?”

曾國藩隻得叩頭:“回皇上的話,微臣自知學識淺陋,唯恐有負皇上聖恩,以此鞭策自勵不要作無用處之人。微臣無狀,請皇上恕罪!”

道光皇帝長長一歎:“朕自登基以來,無一日不鞭策自勵,千方百計恢複康乾盛世。你能這樣想,也算不錯。望爾等用心辦事,君臣同心振興國運,休得懈怠。朕累了,該回宮去,你們起來吧。”

“臣等恭送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翰林院響起激昂的三呼,傳得很遠很遠。

曾國藩站起身,這才發現衣服被汗水濕透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那些原來存心幸災樂禍的人,見他從容應對,分明頗得皇上歡心,不由得對他這個來自偏遠鄉村的三角眼另眼相看。誰都知道,論學問,大家彼此彼此;但在皇上麵前從容應對贏得歡心,卻並不是單憑學問所能辦到的,這是大本事!


3.妻兒進京

道光二十年六月,為了上班方便,曾國藩到果子巷萬順客店居住。恰好,歐陽兆熊也住在這裏。

這一年夏天,北京的天氣格外炎熱。白天太陽像火烤,到了晚上,房子裏仍然仿佛蒸籠一般,人躺在床上不能蓋被子。一天夜裏,曾國藩赤膊著睡過去,不知突然起了風,待次日清早起床,隻覺得鼻孔堵塞頭重腳輕,猛力咳嗽竟咳出一大口血,曾國荃嚇壞了。

歐陽兆熊聞訊,馬上趕來看望。診脈後,他讓曾國藩伸出舌頭,沉吟說:“滌生,你脈象洪大,舌苔厚膩帶黃,這是濕熱兼傷寒傷肺之症,需多日調理方可痊愈。”

“小岑兄醫道高明,賤軀之病,就拜托老兄了。”曾國藩便請他開方施藥。

歐陽兆熊到藥鋪抓藥回來,親自給煎好藥,讓曾國藩服下,給蓋好被子,自己拿過一本書在床邊守候。約莫一個時辰,曾國藩出了一身汗,覺得輕鬆了,他才上床睡覺。

次日早晨,仆人起來煮飯,歐陽兆熊吩咐熬一點小米粥給曾國藩喝。喝了半碗,曾國藩說:“小岑兄,我往日喝小米粥,覺得十分香甜,怎麼今天喝著有一股苦味?”

“滌生,據我看來,此症源於你去年冬天進京途中受了風寒,你當時銳意功名,並沒有在意。<內經>雲:肺主皮毛。寒氣由皮毛進入久則傷肺,今又長夏濕熱蘊結脾胃,暑熱逆行肝膽,木橫克土,肝氣不舒,膽汁橫溢所致。”歐陽兆熊條分縷析,指出他的病源和症狀,“你長年苦讀潛心功名,導致脾胃失調,可性急不得!”

曾國藩喟然一歎:“仁兄所言極是。弟出身寒微,祖父星岡公早年被鄉紳在地契上一字作弊,白白賠了兩百多兩銀子,故此督促子孫發憤讀書光耀門楣。家父十七次進考場,方才掙到秀才。弟天資鈍拙,由舉人再進士而翰林,實在耗幹了心血,難怪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