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真孝順,做到五個字就可以了。這五個字是:讓父母心安。
讓父母心安之外,就是第二個故事——舜和他父母聯合主演的靈異劇要提到的。
某日,有父子二人來找王陽明評理。二人情緒激動,麵紅耳赤,幾乎就要動手。王陽明喝令他們肅靜,聲色俱厲地訓道:“你二人如此吵鬧,我怎麼判?等心平氣和了再來!”
第二天,父子二人又來了。雖然還是互不理睬,但已看出,關係有所緩和。二人正要訴說案情,王陽明用手勢製止了他們:“你們心平氣和了?”
二人異口同聲:“是!”
“既然心平氣和了,就說明沒有了爭執,沒有了爭執,還來這裏做甚?走開!”
二人麵麵相覷,半天才醒悟過來,中了王陽明的心學詭計。可能是他們的矛盾太深了,非要讓王陽明判出個是非來。
於是,王陽明對父子二人說了一句話。片刻,有人就在後堂聽到這對父子抱頭痛哭而去。
王陽明回到後堂,弟子們圍上來,問:“您說了什麼話,讓那對父子如此?”
王陽明神秘地一笑:“我說舜是世間大不孝的兒子,瞽叟是世間大慈愛的父親。”
舜和瞽叟的故事需要做簡單補充。
無疑,舜的家庭是一部靈異荒誕劇。父親是個惡毒的瞎子,居然還能娶到老婆。瞎子和老婆還有老婆的兒子莫名其妙地總想搞死舜,舜也莫名其妙地總原諒他們。有一次,瞎子讓舜到房頂去修理房子,舜一上去,瞎子就把梯子拿開,目的是把舜餓死。舜真就聽話,愣是不肯從兩人高的房上跳下來。直到幾個月後,堯把兩個女兒送到舜家裏給他當妻子的時候,舜還在上麵待著,靈異的是,居然沒有餓死。
舜有了兩個妻子,這更讓他弟弟、瞎子和他後媽惱怒。靈異事件再次上演。三人挖了口井,讓舜下去。連瞎子都看出來井有玄機,但舜坦然而入。舜一進入,三人就把井堵死。他那個弟弟還跑到他房間,準備把兩位嫂嫂變成兩個老婆。正當他彈著舜的琴,手舞足蹈時,舜出現在了門口。他弟弟被嚇得魂飛魄散。但舜告訴他,他沒有死。
後來的事就是一部家庭溫馨片。瞎子改邪歸正,他的老婆愛舜比愛她自己還深,至於舜那個弟弟,對哥哥的永遠不死驚恐不已,徹底絕望了殺兄的想法。
由此可知,舜絕對是孝順的,瞽叟絕對不慈祥。所以他的弟子大為驚訝,王陽明就解釋道:“舜常自以為大不孝,所以能孝;瞽叟常自以為大慈,所以不能慈。瞽叟記得舜是我提孩長(被我養大)的,現今為何不曾豫悅我(讓我感到愉快)?不知自心已為後妻所移了,尚謂自家能慈,所以愈不能慈。舜隻思父提孩我時如何愛我,今日不愛,隻是我不能盡孝,日思所以不能盡孝處,所以愈能孝。及至瞽叟底豫(得以重新疼愛舜)時,又不過複得此心原慈的本體。所以後世稱舜是個古今大孝的子,瞽叟亦做成個慈父。”
想要真孝順,做到五個字就可以了。這五個字是:讓父母心安。
讓父母心安之外,就是第二個故事——舜和他父母聯合主演的靈異劇要提到的。
某日,有父子二人來找王陽明評理。二人情緒激動,麵紅耳赤,幾乎就要動手。王陽明喝令他們肅靜,聲色俱厲地訓道:“你二人如此吵鬧,我怎麼判?等心平氣和了再來!”
第二天,父子二人又來了。雖然還是互不理睬,但已看出,關係有所緩和。二人正要訴說案情,王陽明用手勢製止了他們:“你們心平氣和了?”
二人異口同聲:“是!”
“既然心平氣和了,就說明沒有了爭執,沒有了爭執,還來這裏做甚?走開!”
二人麵麵相覷,半天才醒悟過來,中了王陽明的心學詭計。可能是他們的矛盾太深了,非要讓王陽明判出個是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