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洗心革麵的寶典:《告諭浰頭巢賊》(3 / 3)

這是一套春秋版的貴族家教,遺憾的是,衛莊公充耳不聞。

石碏說完這套大道理見國王未加理會,就跑回家教訓兒子石厚:“你少和州籲交往,他不是好人,你跟他交往,就等於一條腿邁進了鬼門關。”

石厚不明白老爹在說什麼,依然保持和州籲的密切關係。

衛莊公死後,莊薑的繼子即位,是為衛桓公。幾年後,州籲幹掉了哥哥衛桓公,自己做了國王,和他關係密切的石厚也富貴滿堂。

州籲當上國王後,想設法安定君位,於是把這個重任交給石厚。石厚沒有腦子,就去請教老爹。

老爹石碏就含淚說道:“朝見周天子就能夠安定君位了。”

石厚發現老爹在哭,也沒問為什麼,卻迫不及待地問:“用什麼辦法能朝見周天子呢?”

石碏老淚縱橫地回答:“陳桓公正受周天子的寵信,陳國和衛國關係很密切,如果去朝見陳桓公,讓他向周天子請求,此事可成。”

石厚興奮不已,屁顛顛地帶著州籲去陳國。

而他老爹石碏搶先派人告訴陳國說:“衛國國土狹小,我老頭子老了,不能幹什麼了。這兩個人,正是殺死了我國國君的凶犯,請趁此機會想法處置他們。”

陳國人立即把自投羅網的二人抓了起來,衛國派人到陳國,砍了二人的腦袋。

直到腦袋即將搬離脖子時,石厚才恍然大悟老爹何以有那麼多淚水。

講這個故事,似乎和王陽明先生的《告諭浰頭巢賊》毫無幹係,甚至是,《告諭浰頭巢賊》和王陽明先生的家教也無瓜葛。其實,這是支離了。

《告諭浰頭巢賊》是王陽明對占據浰頭盜賊的一封蕩氣回腸的勸誡信。王陽明把自己當成父親,把那些盜賊當成是十足的兒女,諄諄教誨,循循善誘。就如麵對犯了錯誤卻又不肯悔改的兒女:你做錯事現在悔改還來得及,你悔改了仍是我的兒女;我也知道你做了這樣的錯事,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有人誘導你,可如果你不悔改,那我也隻能大動肝火,胖揍你一頓了;然而,打在你身,疼在我心,你這是最大的不孝,你的身體受到了我的損害,而你又傷了我的心。

石碏用實際行動驗證了家教中最極端的一麵:對死不悔改的兒女,強力彈壓是唯一的辦法。

中國民諺講,虎毒不食子。還有格言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這兩句格言都是良知被蒙蔽了。一個人如果十惡不赦,並不肯放下屠刀,你根本毫無辦法,唯一的辦法隻能效仿石碏。王陽明後來對浰頭盜賊池仲容等人的態度也是痛下殺手,未留半點私情。

不過,這隻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王陽明還是堅信人皆有良知,使有罪惡的人感應到良知的存在,並致良知,終會達到圓滿的結局。

從家教的角度來看《告諭浰頭巢賊》的良苦用心,王陽明時時處處都在為犯錯的人著想,想著他們所犯的錯是外來的威逼利誘;想著他們縱然做盜賊,也無法糊口;想著他們每日都被人罵而心神不寧,等等。

這就是悲天憫人的聖賢情懷,也是中國可憐天下父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