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轎!”
一聲懶洋洋的輕呼,另外一行人停在了韓泉等人麵前。
從最前方四人抬著的轎子,緩緩落轎的華服中年男子不是別人,正是工部尚書賈仁,身旁跟著一個親信,後麵還有十來個護衛。
賈仁有些吃力地躬起肥胖的身體行禮道:“見過太子、小王爺。”圓滾的肚子顯得格外凸出。
太子姬玄隆和小王爺姬玄廣對麵前這個油膩的胖子顯然不感冒,姬玄隆嫌棄擺擺手:“不必多禮。”
“哎呀!”賈仁一聲驚呼,原來是看到旁邊的女神像,連忙提起衣衫下擺,幾乎是墊著腳踉蹌幾步上前,撲通一聲重重跪在地上,連連磕頭作揖,口中念念有詞:“神仙保佑、神仙保佑……”
眾人看著他滑稽的樣子,很是不屑,又不大好意思笑出來。
賈仁大致磕了十來個頭之後,才又“哎喲”兩聲,由親信扶起,上轎告辭,走得時候還不忘和太子等人語重心長交代兩句“神仙要多拜拜,像我每路過一個神像都會拜”。
作別眾人後,搖晃的轎子上,賈仁眼睛半睜半閉,慢悠悠說道:“小房啊,剛才我態度怎麼樣?”
跟在轎子旁的正是賈仁的親信王三房,他身影愣了一下:“大人是說對太子嗎?畢恭畢敬,實屬我輩楷模!”
“娘的個憨批!”賈仁彈起身來重重一巴掌扇在他臉上,由於體重過重,木製的轎子都跟著“吱呀”作響,四個轎夫身影跟著沉了一下,同時大口喘著粗氣。
王三房摸著被打紅的臉,不知所措的看著賈仁。對方冷哼了一聲,重新躺在了轎子上,道:“楷模你就學著點,別像個木頭一樣杵著,行禮都不會嗎?”
王三房這才反應過來,刻意賣力的點頭:“哦!大人教訓的甚是!也怪小的心裏隻有大人,一時間竟然都忘記了太子。”說著自己又重重賞了自己兩耳光。
這一番馬屁拍得賈仁心裏還是很舒服的,他幹咳一聲,道:“嗯,以後多注意點,不要落人口實,聽到沒?嗯?”
王三房訕笑著點頭哈腰:“是是,小的一定不負大人厚愛。”
賈仁“嗯”了一聲,迎著一陣微風閉上了眼,很是享受的樣子。心裏說了句“這小東西還挺討喜,該賞”!
原來這王三房出身貧寒,本名也並非如此,早前考中了文進士,但一直沒有合適的官職給他就任。後來一些機緣巧合,投到了賈仁門下,由於其辦事得力,又對溜須拍馬等事突然開了竅,哄得賈仁心裏十分舒坦,因此賞了他三房姨太太,也就改名為王三房。
改名之後的王三房幹活更加賣力,對賈仁惟命是從,也就更討其喜歡和信任。雖說賈仁也會經常動手打他,但他好像一點也不在意,從無半分怨言,反倒是每次都變著法子找機會誇賈仁打得好,讓其總是由怒轉喜,越看他越是滿意,因此也就逐漸帶著他參與更多重要的事情,儼然一副親信的模樣。
這次王三房陪賈仁來的目的,一是探探太子的行程,二來也是朝廷的命令,因為不久前收到吳振楚對於滇地蝗災的稟告,以及一些防患於未然的措施建議,主要包括征兵賑災雲雲。不過在六部簡單議政討論後,決定采納賈仁提出的“賑災以水利為根本,是為萬世計利”的方略,也就派其親自出使一趟蜀地,督促吳振楚落實。
隻不過朝廷也沒有下明旨給吳振楚,其間主要考慮的是暗暗敲打他一下再說,看其會作何反應。吳振楚心裏自然是明白的,隻是同時也為受苦的百姓暗歎一聲,並且隱隱憂心可能產生的民變,故而派人到滇地下達並督促實施“務必賑災”、“盡可能減輕損失”、“防止民變”等軍令。
總不能因為猜忌而害了百姓吧?
立在天邊霞影和腳下雷雲之間的吳振楚兀自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