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本節主旨:了解強大的一麵,而自願處於柔弱的地位。
《道德經》原文:“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為天下穀,常德乃足,複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製不割。”(《道德經》二十八章)
譯解:深知什麼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甘願做天下的溪澗,永恒的德性就不會離失,回複到嬰兒般單純的狀態。深知什麼是明亮,卻安於暗昧的地位,這樣才能成為天下的楷模。作為天下的楷模,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回複到不可窮極的真理。深知什麼是榮耀,卻安守卑辱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川穀。甘願做天下的川穀,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複到自然本性的樸素純真狀態。
在老子的這段話中,“守雌”、“守黑”、“守辱”,是處柔守弱的一些具體表現。這樣,老子把處柔守弱具體展開了。然而,在這裏,老子主張“守雌”、“守黑”、“守辱”,並非要人自居失敗,而是因為隻有如此才能“為天下溪”、“為天下式”、“為天下穀”,如能做到這一步,就能使“天下莫能與之爭”。因此,“守雌”、“守黑”、“守辱”,是一種積極的手段,其目的是為了“爭勝”、“勝強”。同時,老子的這段論述,又提供給人們這樣一個信息,那就是“知雄守雌”(相應的還有“知白守黑”、“知榮守辱”)。也就是說,“守雌”,處柔守弱,不是盲目的,而是在雄雌、剛強柔弱對峙中,在透徹了解了“雄”的一方(知雄)之後,才使自己處於“雌”的地位。同理,是在了解了剛強的一方之後,才使自己處於柔弱的地位。因此,它是知遵守卑,知剛守柔,知強守弱。隻有這樣,才能守柔而克剛,守弱而勝強。由此可知,“守雌”,處柔守弱,不是退縮,不是回避,而是前進,是要去主宰世界。讀讀下麵這段故事,或許有助於我們更加透徹地理解這一段話。
有一家人,家中的老翁請來了一位貴客,並要把他留在家中吃午飯。一大早,老翁就吩咐自己的兒子前去集市上準備蔬菜果品。
但是,時間已經過巳時了,他的兒子卻仍未回來。
老翁心裏很著急,就親自到窗口去眺望。他看到在離家不遠的地方,他的兒子挑著菜擔,在一條水塍上與一個挑京貨擔子的人麵對麵站著,彼此都不肯相讓,就在那兒都站著不動。
老翁趕上前去,好言相勸道:“老哥,我家中有客人,正等著這些東西做餐,請你往水田裏讓一讓,讓他過來,你老哥也就可以過去。這豈不是對兩個人都方便嗎?”
那個人說:“你讓我下水,他怎麼不下呢?”
老翁說:“他個子矮,下到水田裏怕擔子裏的東西被水浸壞了;你老哥個子比他高,下到水田裏不至於碰到水。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請你讓一下。”
那個人說:“你的擔子裏不過是些蔬菜果品,即使浸濕了,將就著還可以吃;我的擔子裏挑著的可都是京產貴貨,萬一沾了水,就一錢不值了。我的擔子比你的貴重,怎麼能讓我讓道呢?”
老翁看到無法說服他,便挺身過去說:“來,來!那麼這麼辦吧,讓我老頭兒下到水田裏,你把貨擔子交給我,我把它頂在頭上,讓你空著身子從我兒子身旁過去,我再把貨擔子交給你,怎麼樣?”
說完,他立即脫下鞋襪。那個人見老翁這麼做,心裏過意不去,說:“既然老丈這麼費事,我就下到水田裏,讓你把擔子挑過去。”說完立即下到水田裏讓路。老翁就隻這麼挺了一挺,就化解了一場爭執。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在日常生活中,當自己的利益和別人的利益發生衝突,友誼和利益不可兼得時,為了避免衝突,維持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首先要考慮舍利取義,寧願自己吃一點虧。在不傷及自己利益的時候,更要對別人抱持寬容的態度。
“守雌”的守自然不是退縮或回避,而是含有主宰性在裏麵,它不僅執持“雌”的一麵,也可以運用“雄”的一方,因而“知雄守雌”實為居於最恰切妥當的地方,而對於全麵情況的掌握。
——陳鼓應《老莊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