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女談往錄》記載,當宮女的有句話:“老太後好伺候,姑姑不好伺候。”“姑姑”是新宮女對老宮女的稱呼。專管新宮女的姑姑權很大,可以打,可以罰,可以認為你沒出息,調(tiáo)不出來,打發你當雜役去。不過她們都是當差快滿的人,急著要找替身,自己好回家,也盡心地教,還會替新宮女說幾句好話,以便把自己替換下來。姑姑的火氣非常大,動不動就拿新宮女出氣,常常是不說明原因,就先打先罰。打還好忍受,痛一陣過去了。就怕罰,牆角邊一跪,不一定跪到什麼時候。小姐妹常常哀求:“好姑姑,請你打我吧!”
出路一是晉封主位。有的宮女,被皇帝看上,如明成化帝的紀妃(弘治帝生母)和萬貴妃,隆慶帝的李妃(萬曆帝生母)等,都是宮女出身。清朝規定:“宮女子侍上,自常在、答應,漸進至妃、嬪。”(《清史稿·後妃傳》二百十四)二是獲任宮廷女性管理人員的女官。三是年限滿了,出宮嫁人。
懲罰明朝宮中,體罰很多。有宮詞雲:“十五青娥誦孝經,嬌羞字句未分明,纖纖不忍教扳著,夜雨街頭唱太平。”所謂“教扳著”,就是受罰宮女麵北站立,彎腰伸手,自扳兩腳,一彎一立,不停反複,頭暈目眩,重者倒地。所謂“唱太平”,就是受罰宮女提著鈴,每夜從乾清門到日精門、月華門,回到乾清宮前,高唱“天下太平”,聲音緩而長,與鈴聲相應,徐行正步,風雨不避。(《天啟宮詞注》)再嚴重者,處以死刑。明嘉靖帝處死宮女楊金英等就是一例。
出宮明朝沒有宮女放出的規定,放出宮女,偶爾施行。成化帝即位,大學士李賢上言:天時未和,由陰氣太盛,自宣德至天順間,選取宮人太多,愁怨尤甚,宜皆放還。於是皇帝才放還一些宮女。自宣德元年(1426年)到天順八年(1464年),已經38年,才放了這一次。宣德間進宮的宮女,如13歲,這時已年過半百了。
清朝宮女,可以出宮。出宮的宮女,有的是因到年齡,有的是因有病,有的是因笨拙,還有的是因犯錯。乾隆帝嚐選秀女,忽見地上出現粉印蓮花,是因她的雕鞋底作蓮花形,裏麵裝粉,所以使地上蓮花隨步而生。乾隆帝怒,令內監驅逐其出宮。(《清稗類鈔·宮闈篇》)又如檔案記載:敬事房交出,儲秀宮未滿年限出宮女子,蘭貴人位下因病出宮一名,英嬪位下因病出宮一名,麗貴人位下因笨出宮一名。(《內務府奏銷檔》)又載:敬事房交出,翊坤宮未滿年限出宮女子,祥貴人位下因笨、懶、受責出宮三名,李答應位下因病出宮一名,瑃常在位下因病出宮一名。(《內務府奏銷檔》)清朝宮女按期出宮,大體施行。史載:“後宮使令者,皆係內務府包衣下賤之女,亦於二十五歲放出,從無久居禁內者,誠盛德事也。”(《嘯亭雜錄》卷十)出宮的宮女,官員不能娶。和珅娶出宮女子為次妻,被定為大罪之一。這是為什麼呢?可能怕大臣知道後宮隱秘。
但是,蘇麻喇姑是明清宮女的一個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