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段話時,華為當時所麵臨的局麵是複雜的。一來,華為的產品在低端層次上缺乏相應的品牌效應;二來,在高端產品上又缺乏一定的技術。但就整體而言,公司的發展前景又一片大好,可以說是成果與艱苦同在。正是在這樣糾結的情況下,任正非提出了華為人非常重要的一條精神文化,那就是:扔掉功勞簿,將艱苦奮鬥進行到底。
早在1995年,華為自主研製C&C28數字程控交換機,在經過整個團隊耗時兩年的研發、實驗和市場推廣之後,終於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了一定成果。當時,華為的08機與巨龍的04機走“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路線,一舉攻占了廣大的農村通信市場。
對於這個成果,當時整個公司上下的人是大受鼓舞的,每一個人都對公司的前景充滿了信心,以至於有的人開始心浮氣躁起來,開始誇耀自己的輝煌與功績了。但任正非卻清醒地認識到:由於中國市場實在太誘人,全世界的同行巨頭都不會輕易放棄這裏,這些世界級的大佬有著占據絕對優勢的品牌效應和技術產品,這對華為來說是危險的。
再加上,當時國內的其他通信企業也有不錯的實力,大家你爭我奪,相互削價,競爭委實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華為看似已經順利進入了發展階段,前路仍是充滿風險的,稍不注意就會車毀人亡。更重要的是,公司收益的豐富,還會引來道德觀的滑坡,在任正非看來,這是極為嚴重的問題。因此,他極力強調:決不能沉湎於過去的輝煌。
古人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任正非尤其認同這句話。一直以來,他的危機感始終貫穿了華為的整個發展曆程,即便在華為已經享譽全球的今天,仍然如此。
2016年8月份左右,任正非在華為公司內部的心聲社區發表講話,其中提到一句乍一聽有些駭人聽聞的話:“華為三十年大限快到了,想不死就得新生。”
一時間,這句話被各大媒體轉載、解讀,人們很不解,為什麼任正非要在眼下這個節骨眼兒上說這樣的話?要知道,如今的華為那可是紅得發紫。論手機,隻在美國的蘋果、韓國的三星之後;論通信設備,更是占據了大量海外市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認可。華為更是被公認為中國第一民營企業。形勢如此之好,為何任正非反而滿懷不安呢?
原來,隨著華為的成功,華為的人才斷層也逐漸形成。華為的高速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既得利益群體,到了一定職位和擁有股份的高管,不再擁有過去的激情,而新進企業的員工又難以向上晉升,以至於出現人才板結,而這,正是任正非憂慮的原因。
任正非總是比別人看得遠,當所有人都沉浸在華為當下成功的美夢中時,他已經看到了華為正麵臨的症結所在。他說:“所有一切都要變化。不變不行。如果我們拋棄這代人,重新找一代人,這是斷層,曆史證明不可能成功,那麼隻有把有經驗的人改造成新人了。我們通過變化賦予新能量,承前啟後,傳幫帶,使一些新的東西成長起來。”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常常在取得一定成功之後就沾沾自喜,從此停滯了前進的腳步,以為當前生活足夠富裕了,就應該享受既得成果了,不必再艱苦奮鬥了。殊不知,正是這種“小富即安”的思想,讓我們喪失了很多發展機會,甚至在麵對潛在的危機時,失去了應有的警惕。因為,沉湎於過去的、既有的成功與輝煌,隻會蒙蔽我們的雙眼。
所謂艱苦奮鬥,並不隻是吃野菜、穿草鞋、睡草鋪等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艱苦奮鬥的意義絕不隻是這般膚淺,它還包括了一種“放下過去的成功,重新開始,銳意進取,與時俱進,堅持拚搏下去”的精神。這是一種勇往直前、永不言退的堅韌意誌。
然而,我們很多人卻缺乏這種勇氣。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不曾擁有,所以不害怕”。反之,因為已經擁有,便害怕失去所有。這句話放在我們身上也很恰當,我們大多數人一旦小有成就,就會貪圖安逸,不願、不敢再進取和拚搏,害怕失去當下所擁有的“幸福”。
無數曆史證明,沉湎於過去的功勞簿而原地踏步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在絕大多時候,成功的表象之下往往也隱藏著風險。我們隻有不斷進取,始終以一個“創業者”的姿態去奮鬥,才能有效避過這些風險、危險,把成功的“大船”開得越來越遠。
大平台彌補了我們的笨拙
任正非把華為的人分為三類:第一類,聰明優秀,這是華為最厲害的人,他們普遍認為自己的個體價值很高,可以投身到另外的領域;第二類,這種人也很聰明,能力夠強,他們大多認為外麵的公司能夠有更大的平台,能讓他們發揮更大的作用。
對於這兩類人,任正非說,華為是留不住的,沒辦法,他們都有自己的夢想,都去追逐心中的機會去了。而選擇留在華為的是什麼人呢,無疑正是他口中的第三類人,傻瓜。在任正非看來,華為早期留下來的員工都是些“傻瓜”,不“傻”怎麼會留下來,慢慢爬到今天這麼高的位置呢?因為他們傻傻地相信公司,跟著公司走到了現在。
有人問任正非,你總是說華為人傻,可為什麼你們這些“傻瓜”反而成功了呢?任正非的答案是,因為華為向西方學習,形成了一個大平台。也許僅有一兩個人在前麵作戰,但後方卻有數千人甚至數萬人在提供支持,所以前麵的人看起來就不傻了。
因為後麵有團隊支持,所以站在台麵上的人看上去就不傻了,這是任正非在各種場合一再強調的思想。正因如此,他總是稱自己為普通的“小老頭兒”,而不願以“華為教父”之名自稱。他總說:大平台彌補不了我們的笨拙,要低調,要不斷進步。
低調,是任正非一直以來的處事態度。作為一家大企業的老總,作為一個值得國人驕傲的品牌的創始者,再沒有人比他更低調了。為什麼要低調?隻因他知道一句古話,驕傲使人落後。驕傲讓人看不清真相,而謙虛則不同。隻要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我們就能看清自身的能力水平,不會因為本身處在一個大平台,就錯誤地以為自己同樣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