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節 設擂比劍曲江頭(1 / 3)

長安城乃京師首善之地,亦為政治、文化中心,不僅今日有“北漂”,自古即如此。

星拱北鬥,輻輳雲集,各色人等,都往京師紮堆。人多口眾,物價騰貴,人一多各種各樣的治安問題也就多了。更不要說在長安東西兩市,來自天南海北的異國胡番。

經曆了夏天,又到了秋天。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承載著沉甸甸的希望。

比如秋收、秋狩、秋闈、和大尋。大尋就是查賬,商戶和管事們向主家彙報半年的經營狀況,秋後算賬就是從這來的。

這裏就要說到大唐的紀年方法了。大唐采用的是顓頊紀年法,百姓有四個大節:春節、上元、中元和下元。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

天官上元節是天官帝君的誕辰,皇帝作為天子是要普天同慶的。這是春節過後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也叫元夕、元誕和花燈節。

中元節是祭祀祖宗的節日,下元節國家祭祀陣亡將士、已故重臣。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

下元節是秋決的最後日子,所有死刑人犯過了這一天還沒被“立決”就不會死了,監禁終身。商人們也湊熱鬧,在這一天盤點全年的生意情況,也是生意死活的決斷。

張渙的生意自然什麼都不用擔心,庫裏堆滿了金銀絲帛。楚國公薑皎家的來人根本就不查賬,看著庫房都堆不下的財貨激動的把胡子薅下來不少。

生意好了也不是沒煩惱,附近的商戶看的眼睛都紅了。有薑皎的牌子在倒是不敢當麵放肆,背後的小手段就層出不窮了。

早前幾個遊俠出麵在當鋪當了一件家傳寶貝,一件品相一般的寶劍。當期是三個月時間到了後人沒來,最近卻又有了出手了有上門索要說是‘傳家之寶’。

萬年縣是不敢管這個官司的,因為這把寶劍牽的歸屬問題太敏感。於是兩下裏一直無法大成一致,每日有不少遊俠前來滋事攪擾。他們也不進院子,就在附近比劍廝打,客人一看這刀光劍影的哪敢上門。

裴秀波因為剛在長安落腳的時候很是惹了不少麻煩,現在總算有生活保障了自然想處這口氣。

遊俠們最講名聲臉麵,既然滋事攪擾那就直接出手比劍。一來是教訓教訓那些人,剛好也能報私仇輸了的人永遠離開長安。

話說長安遊俠分三類:一類就是庶子、贅婿、逃犯這些討生活的,有當殺手的有給權貴幫閑的也有欺行霸市狠行州郡的。

第二類是仗義直行的長安”冷娃“他們大多會點武藝,算是沒落武官之類的。他們求得是名氣聲望,攀附在世家權貴家中打雜希望有一天能建功立業。

第三類是真正的世家子弟豪門闊少,比如漢武帝。沒當皇帝的時候就在長安街麵上和人鬥雞鬥馬打架,他在遊俠中還算是混的不好的那種,經常被打的鼻血橫流滿身是傷。

遊俠之風也不是大唐獨有的,反正打漢朝那會兒就開始盛行,劉徹、劉钜還有李世民三兄弟,一個個都是封王拜將的人還在長安的街頭廝混。這個是真實有據可查的,所有有樣學樣李家的王爺們大多都是遊俠出身。

比如李治的賽馬,李範和李哲的鬥雞還讓王勃寫了著名的《檄英王雞》,比如本朝的岐王李範和陳王李珪。

他們的爭鬥是朝堂政爭的延續,表現出來的就是誰的權貴子弟數量多、勢力大,誰就更有話語權。大多數的普通遊俠是沒辦法加入他們那個圈子的。

現在裴秀波就是遇到的第二類的,他們自視不凡就喜歡和權貴爭鬥出頭。

雙方約定在曲江池的東邊,閑置的一片空地上比武決鬥。當然,不是要命的那種決鬥,而是誰走誰留遠遁三千裏的那種。

張渙有些擔心,這些遊俠也不是個個都是草包,萬一有個刀劍無眼的意外恐怕劃不來。國人湊熱鬧的習慣真是由來已久,烏壓壓的一片圍滿了周圍。

各路英雄豪傑彙集,十王宅的貴人們也來了不少。張渙算是他們最頂級圈子的自己人,不少金吾衛、左右武衛的低階軍官也過來捧場。

“在下姚廣忠向閣下領教了”。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向裴秀波說道,然後拉開一個短打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