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丁拔蛇
出自《華陽國誌·蜀誌》
開明帝時,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舉萬鈞。每王薨,輒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為墓誌,今石筍是也,號曰筍裏。
周顯王之世,蜀王有褒、漢之地。因獵穀中,與秦惠王遇。惠王以金一笥遺蜀王,王報珍玩之物,物化為土。
惠王怒,群臣賀曰:“天承我矣,王將得蜀土地。”惠王喜。
乃作石牛五頭,朝瀉金其後,曰:“牛便金。”有養卒百人。蜀人悅之,使使請石牛,惠王許之。乃遣五丁迎石牛,既不便金,怒,遣還之。乃嘲秦人曰:“東方牧犢兒!”秦人笑之,曰:“吾雖牧犢,當得蜀也。”
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與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抴蛇。山崩,時壓殺五人及秦五女並將從,而山分為五嶺,直頂上有平石。蜀王痛傷,乃登之,因命曰“五婦塚”。山川平石上,為“望婦堠”,作“思妻台”。今其山或名“五丁塚”。
譯文
開明帝在位時,蜀地有兄弟五人,都是大力士,號稱“五丁力士”,能移山,能舉萬鈞重物。每當蜀王去世,都要立起一塊巨石,石長3丈,重千鈞,作為墓的標誌,也就是今天看到的石筍,這些都是五丁壯士立的,那地方名叫“筍裏”。
周顯王在世時,蜀王統治著褒斜穀和漢中一大塊地盤。蜀王在山穀中射獵,與秦惠王相逢。秦惠王拿一竹匣黃金贈給蜀王。作為回報,蜀王送給秦惠王不少珍寶玩物。然而珍寶到了秦王手中,卻化作泥土。秦王大怒,群臣向他祝賀說:“這是老天贈予的,象征著大王將會得到蜀國的土地。”秦惠王聽了,便轉怒為喜。
秦惠王讓人雕刻了五頭石牛,這些石牛每天早上都能排出黃金,號稱“牛便金”。秦王還派了100名士兵加以養護。蜀人聽說了,十分眼熱。蜀王便派使者索要石牛,秦惠王準許了。蜀王派了五丁力士把石牛迎來,卻不能拉金子。蜀王很惱怒,派人把石牛送還,並嘲笑秦人是“東邊的放牛娃,鄉巴佬”。秦人卻笑著回答:“我們雖然放牛,但早晚得到蜀地。”
秦惠王得知蜀王好女色,便許諾將五位美女嫁給蜀王。蜀王又派五丁力士去迎親。返回梓潼時,見一條大蟒蛇鑽到石穴中。一位力士拉住蛇尾向外拽,力量不夠,其他四人跑上來幫忙,大聲呼喊用力。突然大山崩塌。將五力士及秦國的五美女連同一起來的隨從,全都壓死在下麵。那座大山也分為五座山峰,山頂上有平滑的大石。蜀王聞訊,十分悲痛,於是登上山峰,將五嶺命名為“五婦塚”。並在山川的平石上,建造望婦堠、思妻台。如今也有將這座山稱為“五丁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