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了解分析聽眾(1 / 3)

聽眾的類型

聽眾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 按文化層次、社會背景劃分

聽眾的文化層次、社會背景不同,他們聽演講的目的也不盡相同。為了便於分析和把握,聽眾可以分成下麵幾種類型。

1. 組織被動型

組織被動型是由帶強製性的行政命令或其他手段而被組織到會場上去的聽眾。這種聽眾受到紀律約束,沒有太大的行動自由,雖然身已來到會場,但正式開講之前,心態都還沒有真正調整到聽演講這件事情上來。他們對演講者將向他們宣講的主體內容可能已經有所耳聞,但並不覺得有非聽不可的必要,態度消極。兩分鍾之內,沒有捕捉到值得聽下去的信息,他們就會私下裏幹自己的事情或毫無意誌地隨勢附和,如機械地鼓掌等。

2. 隨機偶成型

有人通俗地稱隨機偶成型聽眾為“行人型”聽眾。因為他們像行走在街頭的過客,隻是因為偶遇某種令其好奇的信息而主動成為臨時聽眾。他們與那種被吸引而成為圍觀雜耍的街頭觀眾屬於同類,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是被吸引來聽,而不是來看的。這種聽眾來去自由,不受任何約束,非常隨意。他們聽演講的初始目的不明確,隻有在他們感到值得一聽的時候,才會轉化為有定性的正式聽眾。演講者如能牢牢吸引住他們,讓他們堅持到演講終結,一般來說,他的演講就算是成功的。

3. 自然轉變型

自然轉變型聽眾直接由別的群體轉變而來,如自發組成的遊行隊伍,聚集在證券交易大廳的股民,等候在車站、碼頭和機場的乘客等。這群人除了為相同的目的臨時聚在一起之外,沒有別的共同性和維係的紐帶。他們大多彼此陌生,關係鬆散,隻有一種潛在的凝聚力。他們成為聽眾都是在不正常的情況下速成的,而且大家對演講者的出現有一種潛在的渴望。一旦出現,他們迅速成為聽眾,而且注意力程度高並能維持較久。

4. 積極反應型

積極反應型聽眾或是誌趣相投的同一協會、俱樂部和同一政治組織成員,或是慕演講者之名而來的群體,或是首長的部隊下屬及戰士。他們是與演講者最貼心的一類聽眾,願意在所有方麵積極主動配合演講的完成。

5. 求知學問型

求知學問型聽眾是一群對演講期望值較高且目的最為明確的聽眾。他們涵養較高,聽講專注,交流欲望強,反饋積極,尊重講者。隻要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和有效地促使他們理解,他們就對演講者心存敬佩。

6. 情緒對立型

所謂“對立”指的是利益關係、政治態度、立場和觀念上的對立。這有兩種情況:一是演講者與聽眾對立,二是聽眾中存有不同派係的對立。這種聽眾在演講中最容易做出具有威脅性的反應,而且一個人做出的反應能產生衝擊波效應。在他們中間做演講,容易形成一種思想激烈交鋒性的對話局麵。

◎ 聽眾的其他劃分方法

另外,聽眾群體的劃分還有這樣一種方法。把聽眾劃分為下麵幾種類型,更有助於對聽眾群體的分析。

1. 嚴密組織型聽眾

嚴密組織型聽眾本身就是一個有嚴密組織結構的團體。他們不僅有共同的目的和利益,而且受嚴格的組織紀律約束,每個成員都明確了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這類聽眾很少有抵觸情緒,他們早已被說服。演講內容、重點主要是布置任務和發布指示。對此,演講者要有權威感,顯然是權力的代表。

2. 研討型聽眾

研討型聽眾具有較為明確的共同目的。雖然他們相互之間的觀點可能不盡相同,但是他們對演講內容都抱有興趣,能在理解演講者的觀點和提供的信息的基礎上,及時進行解釋和評價,以確定取舍。對於這部分聽眾,演講內容的深刻性具有尤為特殊的意義。演講者要顯示出堅強的信心。

3. 群體聽眾

群體聽眾常常是由正式或非正式群體構成。他們有共同的興趣和價值觀,有正式或非正式的行為規範,這些規範對於群體成員都具有一定的約束力。他們能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相互作用。他們置身於演講的時空環境,其注意力和興趣已基本具備。演講者如何保持和鞏固,關鍵在於其演講內容是否真正切合他們的需要。

4. 路人型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