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可而止結束演講
現代的快節奏,要求演講者的演說要簡短有力,而不是洋洋灑灑沒完沒了。如若那樣,隻會招來聽眾的反感。
文章應該精,而不宜長。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說隻有10句話。這些都是簡潔的典範。我們演說也應如此,冗長的演說是不會受歡迎的。
如果結束語是用複雜的長句逐步展開的,那麼最重要的結束語應該用短句,甚至可以用句子的一部分。例如下麵一段話:
你們是否能夠認識自己正在進入的這個世界,將取決於你們是否堅定地保持自己正直的人格。如果你們這樣做了,其他的一切自然會應運而生。你們的生活將不是人們平常所謂的幸福生活;你們的生活將不得不與逆境抗爭。但是這將是有意義的生活,有尊嚴的生活,有價值的生活。這一點對任何人都足夠了。
或者反過來,在最後一段中大部分使用短句,而在結尾處引出長句,就像引人深思的演講《怎樣丟掉一筆生意》那樣:
這就是丟掉一筆生意的全部含義。你丟掉了一筆生意,但是得到一個潛在的客戶。你丟掉了這一筆生意,但是得到了這筆以外的所有交易。你丟掉一筆生意,但是得到了對自己的銷售技巧的深刻洞見。你不斷思考,你留心觀察,你隨時嚐試。某一天,如果你不懈地努力,很可能變成一位如此高明的丟生意的行家,以至於根本丟不掉任何一筆生意。
注意對比上麵第一段演講的最後一句話和上麵第二段演講的決定性語句,看它們的長短對句子的收尾性產生哪些效果。
演講的心理收尾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直接向聽眾發出呼籲來實現,尤其是說服性講話。直接號召他們采取特定的行為方式(采納、延緩、終止或繼續),或者請他們改變態度。
你設計的最後一句話一定要像第一句話一樣簡潔有力。每次演講都應該用一句話使聽眾毫無疑問地明白演講已經結束。沒有想好決定性的結束語時,發言人隻好繼續總結,同時不得不努力考慮怎樣不留痕跡地收尾。結果,許多人不得不有些沮喪地或用下列乏味無力的結束語收尾:
我想這些就是我要講的全部內容。
噢,時間到了!我還是就講到這裏吧。
雖然我還想多講一些內容,但是應該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了。
另外一些演講者倒是不顯得猶豫不決,而是戛然而止,使聽眾不知道中間的空白是暫時停頓還是最後的結束。
演講時可以采用一種斬釘截鐵的有效收尾與開場白時吸引聽眾注意力的辦法相呼應:詳盡回答演講開始時所提出的那些引人深思的問題;再次提及開頭講過的笑話或故事,使它變得更有趣,或者把它稍加改動,使之適用於你的主題。
不要用“謝謝大家”來代替決定性的收尾。在教學發言或業務報告會上通常不對聽眾表示感謝。隻有當你作為受人尊敬的特殊嘉賓應邀發言時才應該這樣做。這種情況下,“謝謝大家”可以作為從結論的其他部分轉到決定性語言的過渡語。
畫龍點睛的結束語與正文內容一樣重要。不要敷衍潦草而含混不清地說出最後一句話,或者用最後幾分鍾收拾自己的演講筆記準備溜走。要熟記自己的結束語,這樣在總結陳述時可以始終保持與聽眾的目光交流。結束講話後,短暫地收回目光,然後重新與聽眾進行目光交流,表示你願意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或者接受大家的掌聲。就像開始時一樣,這時候你的自我意識也會非常強烈,這是不可避免的。你會感到大家的注意力又從演講內容轉移到你身上。這時不要忘記為聽眾留下肯定的自我印象,從而不至於削弱最後一句話的效力。
總結全篇,突出重點
演講結束語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極其精練的語言,總結收攏全篇的主要內容,概括和強化主題思想。這種結尾,扼要地總結演講內容,能起到提醒、強調的作用,給聽眾留下完整的總體印象。除非演講非常簡短,否則建議你在結尾中清晰陳述你的主題和主要思想。
演講者在演講中,為了闡述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往往利用一切手段,從正麵、反麵和側麵等各個方麵來進行分析和論證。到了結尾處,就應總結全篇,突出重點,深化主題。這不僅能幫助健忘的聽眾回憶前麵所講的內容,而且也能畫龍點睛,給聽眾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使整個演講顯得結構嚴謹,首尾呼應,通篇渾然一體。
例如,莎士比亞的名著《愷撒大帝》一劇裏,伯魯特斯對市民演講他刺死好友愷撒全是為國為民的結尾,就用了總結全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