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者:“我應當提醒你,馬雅可夫斯基,從偉大到可笑,隻有一步之差!”
馬(用手指著自己和那個人):“不錯,從偉大到可笑,隻有一步之差。”
反對者遞上一張條子,上麵寫道:“馬雅可夫斯基,您今天晚上得了多少錢啊?”
馬:“這與您有何幹?您反正是分文不掏的,我還不打算與任何人分哪。”
反對者:“您的詩太駭人聽聞了,這些詩是短命的,明天就會完蛋,您本人也會被忘卻,您不會成為不朽的人。”
馬:“請您過一百年再來,到那時我們再談吧!”
反對者:“馬雅可夫斯基,您為什麼喜歡自誇?”
馬:“我的一個中學同學舍科斯皮爾經常勸我說:‘你要隻講自己的優點,缺點留給你的朋友去講。’”
反對者:“這句話您在哈爾科夫已經講過了!”
馬:“看來,這個同誌是來作證的,我真不知道,您到處在陪伴著我。”
反對者又遞上一張條子,上麵寫道:“您說,有時應當把沾滿‘塵土’的傳統和習慣從自己身上洗掉,那麼您既然需要洗臉,這就是說,您也是肮髒的了。”
馬:“那麼您不洗臉,您就自以為是幹淨的人嗎?”
反對者:“馬雅可夫斯基,您為什麼手上戴戒指?這對您很不合適。”
馬:“照您說,我不應該戴在手上,而應該戴在鼻子上嘍!”
反對者:“馬雅可夫斯基,您的詩不能使人沸騰,不能使人燃燒,不能感染人。”
馬:“我的詩不是大海,不是火爐,不是鼠疫。”
上述應對實在是棒極了,不僅極具幽默感,而且具有高妙的邏輯戰術。例如反對者由“您說,有時應當把沾滿‘塵土’的傳統和習慣從自己身上洗掉”推出“既然需要洗臉,這就是說,您也是肮髒的了”的結論,這明明是偷梁換柱(即偷換概念)的伎倆,馬雅可夫斯基將錯就錯,用反問給予辛辣的諷刺。當反對者指責他戴戒指並攻擊他的詩不能使人沸騰、燃燒和不能感染人時,馬雅可夫斯基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同樣的戰術——偷梁換柱予以回擊,使反對者一個個敗下陣來。
◎ 運用幽默
達爾文在一次演講中,剛說出題目,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士就站起來,帶著戲謔的口吻問道:“聽說您斷言,人類是由猴子變來的?”達爾文答道:“是的。”這位美女繼續說:“那麼,我也屬於您的論斷之列嗎?”達爾文彬彬有禮地答道:“那當然!不過,您不是由普通的猴子變來的,而是由長得非常迷人的猴子變來的。”達爾文幽默風趣的回答博得全場一片笑聲。
以幽默著稱的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有一次正準備做即席演講,一位媚態十足的女士對他說:“丘吉爾,你有兩點我不喜歡。”“哪兩點?”丘吉爾問。那女士說:“你執行的新政策和你嘴上的胡須。”丘吉爾聽後,彬彬有禮地答道:“哎呀,真的,夫人,請不要在意,您沒有機會接觸到其中的任何一點。”
丘吉爾有一回訪問美國,剛做了幾分鍾的演講,一位反對他的美國女議員就站起來對他說:“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會在您的咖啡裏下毒藥的。”丘吉爾狡黠地笑了一笑,說:“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會喝下那杯咖啡的。”丘吉爾的幽默令反對者悻悻而去。
◎ 敵對分子的搗亂
對於敵對分子故意搗亂會場的情況,演講者應該沉著鎮定,機智靈活,在不同的條件下,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回擊。
《列寧在十月》這部電影中有一個場麵,對演講者很有啟發。列寧在米赫利鬆工廠發表演講期間,有個歹徒遞上一張紙條。列寧審視片刻,高聲向聽眾宣讀:
同誌們,我收到了一張紙條,請大家聽一聽,上麵寫了些什麼:“你們的政權反正是維持不住的,你們的皮將被我們剝下來做鼓麵!”(群情激昂)
請安靜,同誌們,我看這張紙條絕不是工人的手寫的。恐怕寫這張紙條的人,未必有膽量敢站到這兒來!同誌們,我想他是不敢站出來的!
同誌們,須加上三倍的警惕、小心和忍耐。你們要堅守崗位!對於人民認為是罪大惡極的叛徒,必須無情地加以消滅!不鎮壓剝削者的反抗,革命就不能勝利!(雷鳴般的熱烈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