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籃觀音48(1 / 2)

魚籃觀音 第四十八章 挖寶

缽池山周圍多墳。因為風水好,葬的,可都是些響當當的人物,是“富塚”,墳裏麵,或多或少都有值錢的東西呢。

山是土山,又瀕臨黃河故道,所以,一發洪水,這山就會坍塌一部分,年年瘦損,到了民國初年,竟然在一場大雨過後蹤跡全無。

夷為平地了。

那些墳,都被山上的土覆蓋,不再有人分辨得清了。

成了無主墳。

所以在缽池山這地方,窮人一般冬天不會貓在家裏,他們縮著脖弓著腰懷裏摟著把鐵鍁在田野裏狗一樣地轉。

幹嗎呢?挖寶唄。

他們管挖墳叫挖寶,很有點名正言順的意思。

我剛才說了,這些墳被缽池山上塌下來的土埋了,被黃河故道裏的水淹了,所以,對於那些年代久遠的墳,喪主們一般是懶得去找尋的——那得花多大的精力喲?

好了,便宜這些挖寶的了。

也不是什麼人都能挖著的,一開始碰運氣,後來,就憑經驗了。

挖寶的人,得會“望地氣”。

說得明白點,地氣就是冬天的清晨從地底下冒上來的水汽,陰晴霜雪,會望氣的人都能看到不同的地氣。

這還不算,還得分辨出這個地方和那個地方地氣的細微差別,然後根據這些差別在地麵畫上線,如果正好是一個狹長的棺材形狀,那麼地下肯定有“寶”,挖出來,隻要把屍骨替喪主保存好,“寶”裏的東西是盡可以取走的。

這是缽池山人約定俗成了的。

所以,每年的冬天過後,缽池山的窮人堆裏總會走出來一兩個挖著“寶”的人,他們拍拍身上的泥土,嘿嘿,也做了爺啦。

有的“寶”就不容易挖了,我說過缽池山是座土山,又常年浸水,所以土壤極暄,天長日久,“寶”在泥土中會漸漸易位,有時還會直立在地底下,這樣的“氣”就很難準確地下結論了,有時候興衝衝地挖了半天,卻原來是別人埋掉的一盤石磨。

其實也還是有人能分辨出來:根據“氣”的密度和流動的速度來判斷地下埋的是不是“寶”以及埋藏的深度。

甚至還能說得出“寶”裏有多少值錢的東西。

真是玄之又玄。

說到這裏,我們的主人公出來了,他姓錢,小名大寶子。

錢大寶子就是個望地氣的主兒。

錢大寶子這小子精得很,他要是看中了哪家田裏有“寶”,一定會連帶把附近好幾家田地的開采權全買下來,這樣,有“寶”人家摸不著他的底細,不敢跟他扛價,反正冬天也不種莊稼,又可以被免費翻一遍田,收個喝酒錢,稀裏糊塗地就跟錢大寶子簽了文書。

待到錢大寶子得了寶,想反悔,就來不及了,錢大寶子會紅了眼歪了頭過來跟他吵:我憑的是本事,如果不是我的這點本事,隻怕你連喝酒的錢都賺不到呢。

想想也是,就不再說什麼了,擂一拳錢大寶子,讓他走人。

這天錢大寶子相中了寡婦田嬸家的一塊撂荒地。

沒使他的手段,徑直地來找田嬸了。

正是一天中最暖和的時候,田嬸借著這股暖和勁在家洗澡呢,錢大寶子去拍門,拍得山響,田嬸在裏麵直哆嗦,不敢發出一點聲響,想給錢大寶子一個沒人在家的錯覺。

哪知錢大寶子仍然在拍門,而且嘴裏不停地喊她田嬸的小名田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