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籃觀音56(1 / 2)

魚籃觀音 第五十六章 賣涼粉

賣涼粉的在過去屬“八根係”的營生,說白了,就是挑擔子的,前麵的籮筐上拴四根繩係子,後麵的擔子上也拴四根繩係子。

但是這種營生又被真正從事“八根係”的人看不起,真正的“八根係”,人家是挑糧食的,是挑黃沙的,一個筐裏都要裝個幾百斤的貨,玩的是真正的力氣。

賣涼粉的呢,前麵一個籮筐裏養十幾塊豆腐大小的涼粉,後麵的籮筐裏盤一溜青花小碗,買賣來了,趕緊找個陰涼的地方,哪能算是賣力氣的行當呢?

也掙不了幾個錢。

所以,從事這個行當的一般都是些老人和婦女。

涼粉,都是前一天夜裏做好了的,現在,前麵的籮筐裏有一個盛水的盆,這些涼粉一塊一塊在裏麵晃悠,像剝出來的蛋白,很饞人。

水盆上罩著一床半大的棉被。

現在你知道了吧,那些水是井水,清涼得很,揭開棉被,能讓人打一個結實的寒噤。

這種營生,一般都是在大暑天,在路邊碰上了熟人,就把人家往陰涼裏引,招手喊來賣涼粉的,一邊扯著淡,一邊看賣粉的用竹刀分涼粉,淋上麻油,撒點青蒜,捧上手吃進肚,愜意。

一般是不叫喚的,大暑的天,人熱得嗓子眼冒煙,喊出來的聲音勢必惹人煩。

賣涼粉的人手中就拿一個空竹筒,半尺長,兩頭有節,另一隻手拿一個竹筷,這種竹筷是浸過油的,實沉得很,老遠看見人,竹筷子輕輕一擊,就能發出“砰”的一聲響。

聲音清脆如竹葉上落下一滴露水。

那一年,一包涼粉已經做出來了,小翠的父親忽然生了病。

這種粉是很嬌貴的,過了中午,它就會“僵”,一“僵”,就不能吃了。

小翠換了件幹淨的衣裳,挑起擔子出去了。

扁擔是竹子劈的,兩頭的分量又不是很重,挑在肩上,就吱溜吱溜地響,在肩頭一跳一跳的。

一會兒,就走出幾裏地。

在路上碰見鄰村的樹青,樹青問:“小翠,你去哪裏?”

小翠說賣涼粉呢。

我還以為你趕集去呢,賣涼粉,你得吆喝呀。

小翠紅了臉笑笑,手裏的竹筒不敲,誰知道她是做什麼的呢?

有人的時候,她就敲一下竹筒。

聲音似有似無。

走了幾十裏路,算一算,賣出去的涼粉才夠本錢。

這就不錯了,頭一回出門做生意,她和她爹都沒指望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