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淮北大戰(1 / 2)

楊文英在到達清江的第二天,便隨父親帶兵在黃河南岸巡視。進入冬季後,淮河的水越變越淺,淮河有數處可以騎馬涉水而過,十萬金兵如果渡過淮河,楊仁政的十萬新編練的清江軍絕對抵擋不住。

半個月的相持之後,楊仁政再也坐不住了,清江城人心惶惶,如果再不主動出擊,以一次勝利鼓舞人心,隻怕清江城也要像中原一樣不戰自潰了。楊仁政點齊了六萬精兵,其中三千騎兵由楊文英帶領,用大船在淮河較窄處架起浮橋,浩浩蕩蕩殺向淮河北岸。到了北岸後,楊文英率領騎兵一路截殺零散的金兵,而楊仁政則在浮橋處構築防禦工事,準備迎擊金軍。

楊文英的騎兵首先遇到大股敵軍,隻見千餘名金軍騎兵衝向楊文英的部隊,楊文英令全軍下馬,讓馬匹和兵士伏倒在地,任憑金軍用箭射擊,並不準士兵們還擊,不斷有人被射中,但是除了偶爾傳出的哀嚎慘叫,三千餘人竟像三千具雕像,在箭雨中巋然不動。

待到金國前鋒距離己方不到三百步時,楊文英傳令全軍準備,強弩安好箭矢。待到金軍前鋒距離己方不到一百五十步時,楊文英猛然下令全軍射擊。猛烈的箭雨紛紛射向金軍戰馬的下腹部,射完了三輪箭矢,全軍上馬追擊,千餘金軍無一逃脫,全部被殺。楊文英命令手下迅速斬下戰死金軍的頭顱,剝下他們的鎧甲,迅速撤回浮橋北岸的橋頭堡。楊仁政趕緊讓人帶著金軍頭顱和鎧甲回清江城,讓知府組織全城軍民參觀,一時清江守城軍民的士氣有所回複。

入夜十分,楊仁政父子整夜披甲未眠,一直在浮橋北岸的橋頭堡四周巡查。篝火熊熊,燃燒了一整夜,金兵卻並沒有來偷襲。橋頭堡在淮河北岸矗立了半個月有餘,楊文英不斷率領騎兵在北岸四處遊擊,連續斬殺金軍八千餘人,可是金兵就是不來進攻。

夏怕三伏冬怕三九。進入三九後,淮河北岸滴水成冰,楊仁政百般籌措,才勉強能夠保障清江軍淮北橋頭堡駐軍冬衣充足,但是清江城裏卻不斷有老百姓凍死,楊仁政和知府趙清平隻能在城中生火救濟,勉強保證了不凍死人。

一天清晨,薄霧彌漫,寒徹刺骨,太陽初升,地上的薄冰欲化未化,大隊金軍騎兵殺向宋軍的淮河北岸橋頭堡,楊仁政馬上組織迎戰,並遣人向清江城求援。依照清江軍的傳統,楊仁政依然是指揮部下專門射敵人戰馬的下腹,金兵騎兵敗退後,一隊隊金兵推著裝有大盾牌的戰車向宋軍營壘進攻,一前進到宋軍營壘前三百步的地方,楊文英便帥騎兵殺出,斬殺金兵的戰車兵,放火焚燒戰車。如此反反複複騎兵和戰車兵輪換了五六次,金軍至少損失了五千餘人,大半天就這麼耗過去了,金軍卻並沒有放棄的意思,依然不顧傷亡,不停的進攻。